[实用新型]热媒双管板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7463.8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9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张建东;金梅芳;高宏伟;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张家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媒 双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管壳式双管板换热器,尤其涉及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制药等行业中的热媒双管板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管壳式双管板换热器绝大多数是单换热管的双管板换热器,这种双管板换热器可避免因管子与管板连接接头处泄漏管、壳程两种介质混合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随着设备运行时间越来越长,壳程间的换热管随时都可能发生因腐蚀或因换热管本身质量造成泄漏,使管、壳程介质串漏,引起产品不合格、产品报废和设备损坏,甚至会因为两种介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灾难性事故。
随着技术的进步,近来出现了两种形式的双冷却管双管板换热器,一种是内外双冷却管之间加导热片,另一种是管壁开槽、内外双冷却管紧密贴合的结构,这两种结构解决了现有单换热管双管板换热器冷却管破裂后两种介质混合造成的事故,但是,内外双冷却管之间加数量不等的导热片结构,难以保证导热片与内外双冷却管之间的紧密贴合,使得制造工艺复杂、传热效率低下;而管壁开槽、内外双冷却管紧密贴合的结构,不仅增加了对管子开槽的工序,而且对管子的光洁度和管径偏差要求也极其严格,不容易满足要求,稍有偏差就造成无法穿管或管壁贴合不紧密,从而影响传热效率;另外换热管与内管板的连接也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实现内管板接头单独试压及检漏,一旦有渗漏,必须对全部换热管与内管板的连接进行补胀,造成工作量增加,有些甚至造成补胀过度,使设备报废。所有这些都决定了这两种形式的双冷却管双管板换热器很难得到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传热效率高且内管板与外换热管连接安全可靠的热媒双管板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热媒双管板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壳体两端的管箱,壳体两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外管板,内、外管板之间设有热媒腔,两侧的内管板之间形成壳体内腔,壳体内腔中设置有折流板,热媒腔底部设置热媒排净管口,所述热媒腔顶部设置报警接管口,所述的壳体内腔中穿设有套装在一起的内、外换热管,内、外换热管之间设置有热媒通道,所有内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侧的外管板中,所有外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侧的内管板中。
所述的外换热管与内管板采用强度焊连接;所述的内换热管与外管板采用强度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媒双管板换热器设置了用于换热的内、外换热管,内、外换热管之间设置有热媒通道,热媒通道中填充有热媒,这样,无论内换热管或者外换热管损坏,介质都只会先与热煤接触而予以报警,而不会因为管、壳程介质接触而发生事故,从而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同时,外换热管与内管板采用强度焊连接,管板管接头可单独进行试压及检漏,一旦试压发现渗漏,可仅对渗漏部位进行补焊,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内、外换热管是依靠热媒来传热的,不仅传热效率高,而且内、外换热管的管壁无需紧密贴合,对管子光洁度及管径偏差无特殊要求,加工工艺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左管箱,2、报警接管口,3、壳体,4、折流板,5、内管板,6、热媒腔,7、外管板,8、右管箱,9、管程介质腔,10、内换热管,11、外换热管,12、壳程介质腔,13、热媒排净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媒双管板换热器,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两端的左、右管箱1和8,壳体3两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外管板5和7,同侧的内、外管板5和7之间设有热媒腔6,两侧的内管板5之间形成壳体内腔即壳程介质腔12,壳程介质腔12中设置有折流板4,热媒腔6的底部设置有热媒排净管口13,所述热媒腔6的顶部设置有报警接管口2,壳程介质腔12中穿设有若干对套装在一起的内、外换热管10和11,内、外换热管10和11之间设置热媒通道——参见图2所示,所有内换热管10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侧的外管板7中,所有外换热管11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侧的内管板5中。在本实施例中,外换热管11与内管板5采用强度焊连接,连接后管板管接头进行单独试压及检漏;内换热管10与外管板7采用强度焊连接。
实际应用时,热媒腔6和热媒通道中都充装有热媒,内、外换热管10和11依靠热媒来传热。这样,无论内换热管10或外换热管11发生损坏,管程介质腔9或者壳程介质腔12内的介质都只会先与热媒通道中的热媒接触,流至热媒腔6,并使热媒腔6的压力发生变化,通过报警接管口2予以报警,不会因管、壳程介质直接接触而发生事故,从而可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7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拆卸式副镜片的眼镜
- 下一篇:一种有上盖的微波炉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