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缝连接面砖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7654.4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3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定;陈林;孙星;王越;王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6 | 分类号: | E04F13/076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 平 |
地址: | 2256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缝 连接 面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涉及一种装饰墙面的面砖。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建筑物的墙体面砖,由于受到自身结构的制约,无论其外形大小,粘贴后相互间均留有明显缝隙,且面砖贴完之后,还必须进行二次勾缝,费时、费力。由于面砖单个相对独立,影响了整体强度,还常常会出现个别面砖脱落现象。尤其用面砖设计成图案拼装画面装饰墙体时,将形成名副其实的“马赛克”视觉效果,图形断裂且不连续,严重影响了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榫槽的无缝连接面砖,面砖之间榫槽在里层咬合,完全遮蔽了粉饰层,无粉饰层缝隙,粘贴一次性完工,整体色彩统一流畅、省时省力、美观坚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缝连接面砖,包括矩形砖体,在砖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凸榫,第一凸榫的厚度是砖体厚度的一半,第一凸榫的底部与砖体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与第一凸榫相邻的砖体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凸榫,第二凸榫的厚度是砖体厚度的一半,第二凸榫的底部与砖体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与第一凸榫相对的一端砖体底部设置与第一凸榫相配合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凸榫相对的一端砖体底部设置与第二凸榫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在铺贴墙面时,每块面砖之间拼接形成的边线与角,均由砖体自带的榫槽在里层咬合穿插,由表面接缝改为里层咬合,无须进行二次勾缝,提高了施工效率。另外面砖之间相互交错,整体更加坚固,接缝处相互遮掩,墙面色彩完全统一,视觉规整、美观,形成无接痕效果。尤其用本实用新型拼接大型画面时,接缝色彩自然过渡整体画面更加流畅、美观。
本实用新型使得墙体粘结层完全遮蔽,与现有技术相比,对墙体具有更良好的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1、砖体;2、上部凸榫;3、右边凸榫;4、下部凹槽;5、左边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一种无缝连接面砖,包括正方形砖体1,在砖体1的上端、砖体1厚度的一半处固定连接上部凸榫2,上部凸榫2的底部与砖体1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在砖体1的右端、砖体1厚度的一半处固定连接右边凸榫3,右边凸榫3的底部与砖体1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在砖体1的下端底部设置与上部凸榫2相配合的下部凹槽4,在砖体1的左端底部设置与右边凸榫3相配合的左边凹槽5。
其使用时,可如图3所示,将四块A、B、C、D的面砖凹凸榫槽交替相连接,A砖的上部凸榫2与B砖的下部凹槽4穿插,C砖的左边凹槽5以及下部凹槽4分别与B砖右边凸榫3、D砖的上部凸榫2穿插,之间的边角完全紧闭,形成整体。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例所述的面砖,外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多边形等,榫槽的凹凸方向可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使用范围也可用于地面等建筑物的其他部位装饰。也适用于瓷砖、水泥砖、大理石等不同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76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电动机内置风冷结构
- 下一篇:分散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