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钢切割移动式烟气捕集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8084.0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5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平;华寿泉;陶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雪浪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7/10 | 分类号: | B23K7/10;B08B15/02;B08B15/04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钢 切割 移动式 烟气 捕集罩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除尘设备,具体为一种废钢切割移动式烟气捕集罩装置。
(二)背景技术
钢厂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块状废钢(如炉底、钢包底等)在再次冶炼前需切割成小块状,在火烟切割中产生了大量烟气和粉尘,其对大气的污染严重,工人作业环境差。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钢切割移动式烟气捕集罩装置,其可以将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和粉尘收集起来,有利于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废钢切割点、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封闭的烟气捕集罩壳体,所述烟气捕集罩壳体底部装有滑轮,所述滑轮支承于底部轨道,所述废钢切割点位于所述滑轮的工作滑动方向前部,所述烟气捕集罩壳体的上部开装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连通上部的吸烟管道,所述吸烟管道通过撞开式蝶阀连通上部位置固定的除尘管道,所述烟气捕集罩壳体位于滑轮工作时前进方向一侧装有钢带挂帘门。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捕集罩壳体位于滑轮前进方向一侧开有门框,所述门框上安装有所述钢带挂帘门,所述门框高度大于所述废钢切割点上物料的高度,所述门框宽度大于所述废钢切割点上物料的宽度,所述钢制挂帘门为分节钢带连接而成;
所述撞开式蝶阀具体包括推杆器、蝶阀、撞力开启杆、关闭重力杆,所述推杆器安装于所述吸风口,所述蝶阀安装于所述除尘管道内部,所述撞力开启杆连接于所述蝶阀,其一端外露于所述除尘管道,其下端与所述推杆器上部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关闭重力杆连接于所述蝶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未工作时,所述烟气捕集罩壳体位于休息位,工作时将烟气捕集罩壳体移至工作位,所述吸烟管道通过撞开撞开式蝶阀后连通上部位置固定的除尘管道,这样废钢切割工作,其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和粉尘通过吸风口被吸入吸烟管道,进而进入所述除尘管道。由于所述烟气捕集罩壳是密闭的,这样切割废铁时产生的大量烟气和粉尘不会被人体所吸收,这样既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又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产。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非工作状态分解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废钢切割点1、操作台,封闭的烟气捕集罩壳体2,烟气捕集罩壳体2底部装有滑轮3,滑轮3支承于底部轨道4,废钢切割点1位于滑轮3的工作滑动方向前部,烟气捕集罩壳体2的上部开装有吸风口5,吸风口5连通上部的吸烟管道6,吸烟管道6通过撞开式蝶阀连通上部位置固定的除尘管道7,烟气捕集罩壳体2位于滑轮3前进方向一侧开有门框,钢带挂帘门8安装于门框,门框高度大于废钢切割点1上物料的高度,门框宽度大于废钢切割点1上物料的宽度,钢制挂帘门8为分节钢带9连接而成;
撞开式蝶阀具体包括推杆器10、蝶阀11、撞力开启杆12、关闭重力杆13,推杆器10安装于吸风口5,蝶阀11安装于除尘管道7内部,撞力开启杆12连接于蝶阀11,其一端外露于除尘管道7,其下端与推杆器10上部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关闭重力杆13连接于蝶阀11。
其工作原理如下:废钢装于废钢切割点1后,烟气捕集罩壳体2沿轨道4向废钢切割点1运动,钢带挂帘门8碰到废钢后开启,废钢全部进入烟气捕集罩壳体2内部后,钢带挂帘门8关闭,烟气捕集罩壳体2带动其上部的吸烟管道6一起运动,推杆器10撞上撞力开启杆12,使其转动,撞力开启杆12转动带动蝶阀11转动,直至蝶阀11完全开启,此时烟气捕集罩壳体2停止运动,吸烟管道6连通除尘管道7,开始进行废钢切割,所产生的烟气和粉尘通过吸风口5进入到除尘管道7;切割完后,烟气捕集罩壳体2沿轨道4返回,蝶阀11在关闭重力杆13的作用下旋转至关闭,钢带挂帘门8碰到废钢后开启,废钢全部离开烟气捕集罩壳体2内部后,钢带挂帘门8关闭,14为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雪浪输送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雪浪输送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8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路板灌胶压合方法
- 下一篇:电连接器及电子组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