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拔钢管芯棒伺服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8293.5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5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平亚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常宝精特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5/04 | 分类号: | B21D1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夏海初 |
地址: | 21301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伺服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内螺纹钢管的冷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冷拔钢管芯棒伺服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内螺纹钢管目前在超临界发电机组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内螺纹钢管在冷拔机上通过冷拔的方式生产。钢管坯件通过由内模和外模组成的孔型产生变形,在钢管坯件变形过程中,其内表面金属压入带有螺纹凹槽的冷拔内模,在内模螺纹凹槽侧壁产生周向推力,从而驱动冷拔内模和后置芯棒旋转头,使内模产生被动旋转。加工件坯管在其本身产生轴向运动,加上内模被动旋转的双重作用下,而在钢管坯件的内表面形成内螺纹。由于目前大多数加工工艺采用芯棒被动旋转方式,即芯棒是随内模旋转而旋转的,而这种被动旋转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内螺纹管的导程误差和螺旋升角的误差、螺纹不对称、螺纹翻边和棱角卷边等缺陷。由于内螺纹钢管的内螺纹一旦形成,几乎不可修整,因此在出现缺陷误差后就只能报废,极大地影响着内螺纹钢管的成品率。其次,由于这种被动旋转方式,是由钢管在变形过程中驱动内模和芯棒所形成的,整个旋转机构的阻力,全部由内模来克服,因而会影响内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芯棒上施加一主动力矩,从而抵消芯棒被动旋转力矩,有效提高螺纹的对称度,减小内螺纹钢管导程及螺旋升角等误差,同时可提高内模使用寿命的冷拔钢管芯棒伺服旋转装置,以提高内螺纹钢管的成品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拔钢管芯棒伺服旋转装置,包括芯棒,与芯棒动配合的芯棒支撑架和工作平台;芯棒与拉拔模所包括的内模同中心连接,其创新点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芯棒装接的从动带轮;从动带轮通过环状传动带与装接在侧轴上的主动带轮相匹配;侧轴与侧轴座动连接;侧轴的一端与直角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直角减速器的动力输入轴与短轴连接;短轴的另一端与固装在工作平台上的短轴座动连接;从动链轮与短轴装接;从动链轮通过环状链条,由拉拔小车位移驱动装置驱动旋转。
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实用新型将芯棒的转动由被动转动改为主动传动;拉拔小车的拔制速度通过其位移驱动装置由本实用新型反馈到芯棒,从而令芯棒主动旋转。在实际钢管冷拔过程中,可令芯棒的主动旋转速度略小于内模被动旋转速度,以抵消一部分在金属冷拔变形过程中,被加工件对内模所施加的旋转力,和克服金属与内模接触面的摩擦力,降低芯棒所承受的扭转力。从而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有效提高内螺纹管的成品率及其质量,和避免芯棒及内模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点在于:
所述从动链轮是通过环状链条,与拉拔小车位移驱动装置动力头所包括的轴端主动链轮相匹配而驱动旋转的.
所述的拉拔小车位移驱动装置可通过多种方式驱动:还包括与工作平台转动连接的张紧链轮;所述从动链轮通过环状链条与张紧链轮相匹配;所述从动链轮是通过环状链条,与拉拔小车所设的突耳相配接而驱动旋转的。
所述从动带轮和主动带轮,是平带轮或是三角带轮,而所述传动带是与之相适配的平皮带或是三角带。
所述直角减速器,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或者是伞齿轮减速器。
所述芯棒所获得的旋转速度,是与拉拔小车移动速度相匹配的速度通过直角减速器传递的,因此芯棒的旋转速度能够与实际拉拔过程中内模受力很好地相匹配,拉拔速度变化时,芯棒旋转速度随之变化,不会产生不匹配现象。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链传动部分,也可以采用皮带传动。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产成品内螺纹钢管质量好,内模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俯视);图中所示15为外模座,16为外模。17为内模,18为被加工件(管件),19为拉拔小车,20为电机,21为减速箱,23为拉拔环状链条,24为拉拔链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俯视);图中所示15为外模座,16为外模。17为内模,18为被加工件(管件),19为拉拔小车,20为电机,21为减速箱,23为拉拔环状链条,24为拉拔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常宝精特钢管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常宝精特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82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工地工程车辆的智能降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助洗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