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8866.4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王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悬架 参数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涉及的是一种汽车悬架参数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将悬架参数列为测量项目,检测结果能够反映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尤其是对于高速行驶小型车辆,更是如此。检测汽车悬架参数的方法所依据的工作原理有两类,扫频激振和拟脉冲激励。前者利用储能飞轮降速扫频,检测扫频激振过程中检测台的振动信号,在飞轮转速等于悬架-车轮系统固有频率处,检测台-车轮-悬架三者共振。后者利用拟脉冲激励在频域中的有限带宽性质,用足够大能量的激励作用于悬架-车轮系统,检测拟脉冲激励过程中该系统的振动响应信号。本实用新型利用拟脉冲激励原理实现汽车悬架参数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当采用源于拟脉冲激励原理的按压法时,能方便地测定汽车悬架效率、悬架阻尼比、左-右轮悬架效率差和悬架固有频率等悬架参数。
本实用新型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的:包括装有力传感器的检测台、电荷放大器、A/D转换器、控制计算机、直流电源;检测台由箱体、上斜坡、下斜坡三部分组成,上斜坡和下斜坡的斜面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45度,方便被检测车辆的单个车轮平稳地驶上和驶下检测台;检测台上安装有盖板,盖板承受来自被检测车辆的单个车轮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检测台上的盖板和检测台的箱体之间是固定铰链联接,盖板能够自由翻转;翻开盖板即可观察到安装在其下的两个力传感器,方便对力传感器的安装和检查;力传感器和检测台的盖板之间采用钢球自位支撑方式保持两者相接触,钢球可以自由转动,从而防止来自被检测车辆的水平分力传递到力传感器上;检测台左、右侧壁上安装有把手,操作人员利用该把手可以自主地移动检测台的位置;所采用的A/D转换器有两个通道,A/D转换精度为8位,A/D采样频率为50赫兹;力传感器测量得到的微弱电信号,经过电荷放大器的放大和A/D转换器的采样,传输至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上安装了测控软件,负责A/D转换器的参数设置、力传感器测量数据的获取、各悬架参数的计算、检测报表的生成。
本实用新型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的工作过程如下:(1)将待检测车辆缓慢驶上检测台后停稳熄火,基于拟脉冲激励原理,采用人工按压车体激励;(2)按压车体时,检测台盖板将感受到的悬架-车轮系统振动力传递到钢球,继而传递到两只力传感器;(3)力传感器把检测到的悬架-车轮系统振动力变换为电荷信号,通过电荷放大器变换为模拟电压信号,通过A/D转换器变化为数字信号,最终传输至控制计算机;(4)在控制计算机内通过测控程序对采集到的参数进行分析,即可计算出被测车辆的悬架效率、悬架阻尼比、悬架固有频率;(5)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得到被测车辆的左轮和右轮的悬架效率,按照有关公式计算即可获得左-右轮悬架效率差。
本实用新型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的主要特点有:
1、力传感器和检测台的盖板之间采用钢球自位支撑方式保持两者相接触,钢球可以自由转动,可保障两只力传感器仅受到垂直方向的振动力,防止来自被检测车辆的水平分力传递到力传感器上,从而保证了力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和使用寿命。
2、检测台盖板负责传递悬架-车轮系统响应信号到力传感器的作用,并不参与振动,故而机械结构强度要求可以大大降低。
3、采用低挡的A/D转换器,整机价格就可以做的很低廉。
4、与基于扫频激振原理的汽车悬架参数检测仪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几乎没有噪声,有利于工人作业。
5、检测台左、右侧壁上安装有把手,操作人员利用该把手可以自主地移动检测台的位置,检测台体积小重量轻、移动十分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时没有噪声、整机造价低廉、体积小重量轻、移动十分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总体构成示意图,主要表达检测台、电荷放大器、A/D转换器、控制计算机、直流电源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信号传递关系。
图2是单轮平板式悬架参数检测仪的检测台的主视图,主要表达检测台的上斜坡、下斜坡、箱体等零部件在主视图上的位置和相互连接关系。包括下斜坡1、箱体3、盖板7、上斜坡9、盖板拉孔15,把手5、12,螺栓2、8、10、14,螺钉4、6、1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8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利于保护锁体的开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镶嵌式耐磨橡胶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