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梭织双层割绒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49002.4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4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沈巧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巧根 |
主分类号: | D03D27/10 | 分类号: | D03D2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徐鸣 |
地址: | 2152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割绒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梭织双层割绒织物,该种梭织双层割绒织物上下层剖开后得到的单层割绒织物绒面绒毛分布均匀、横向稀路明显改善。
背景技术 目前梭织双层割绒织物一般均采用重平组织,将双层割绒织物水平放置并顺着织物径向将该织物由上向下垂直切开后由切面看到,纬向六梭中,只能看到两根绒毛(绒经),因为绒毛是两根两根靠在一起的,造成绒面绒毛分布不均匀,横向稀路明显,该双层割绒织物相邻两齿间的切面如图1所示,这时织物上下两底间绒经未被割开,将双层织物沿中间剖割线5割开后,自然而然形成两块独立的且只有一底面和一层绒毛的绒布。以剖割线5为界,剖割线5上方表示双层割绒织物的上层,剖割线5下方表示双层割绒织物的下层,图1中1和2分别是双层割绒织物上层两根底纱的经纱线,3是底纱的纬纱线,4是绒经纱,双层织物割开后绒经纱4即形成通常我们所看到的绒毛。由于织物上、下两层底经纱的结构是一样的,图1中没有将下层底经纱的结构表示出来。在织物上下两层未被割开之前,六根纬纱线3(即六梭)之间有四根绒经纱4,但是织物上下两层割开后,绒毛少了下层上纬纱线3对它的牵引作用,加上两根绒经纱4的根部是靠在一起的,两个绒经纱4会两根两根合并到一起去,这样六梭中就只能看到两根绒经纱4,并且两根绒经纱4集中在一起,旁边没有绒经纱4,显得绒毛稀疏,并且分布不均,造成绒布整体的感觉不够丰满,绒面不漂亮且容易倒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明显改善织物横向 稀路问题、绒面绒毛分布均匀丰满的割绒织物,以适应现代人对纺织品面料的更高追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梭织双层割绒织物,由底经纱、底纬纱以及绒经纱经双层梭织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割绒织物对应于梭织机上每齿中具有两根底经纱和两根绒经纱,将所述的双层割绒织物水平放置并顺着织物径向将该织物由上向下垂直切开后,由切面看到,纬向六梭中有三根绒经纱。
所述的底经纱的纤度为10~500D,较为优选的底经纱的纤度为30~100D,最优选的底经纱的纤度为60~80D。
所述的底纬纱的纤度为10~500D,较为优选的底纬纱的纤度为20~80D,最优选的底纬纱的纤度为40~60D。
所述的绒经纱的纤度为25~300D,最优选的绒经纱的纤度为150D。
本实用新型的梭织双层割绒织物的经纬纱线可以由各种天然、合成纤维制成。对于割绒织物而言,经纬纱线的纤度越小,织物的绒毛密度越高,绒面就越细密,但过小的经纬纱线纤度又容易造成纱线断线;经纬纱线的纤度越大,则织物的绒毛密度越小,绒面就越稀疏。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织物的经纬纱线的组织结构,同样在纬向六梭中有三根绒经纱,这样,相比现有的割绒织物,由于在相同的范围内能看到的绒毛数量更多,使其绒面绒毛分布均匀,横向稀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织物面料手感更柔顺流畅、外观更丰满,用其制成的成品服饰具有绒面漂亮且不容易倒绒、自然、舒适、时尚的优点,是现今高档品牌服饰的理想面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梭织双层割绒织物水平放置并顺着织物径向由上向下垂直切开后相邻两齿间的切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梭织双层割绒织物水平放置并顺着织物径向由上向下垂直切开后相邻两齿间的切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7)、(8)底经纱
(3)、(6)底纬纱
(4)、(9)、(10)绒经纱
(5)、(11)剖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加以说明,以便贵审查员及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具体的了解。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梭织双层割绒织物水平放置并顺着织物径向由上向下垂直切开后相邻两齿间的切面示意图,这时织物上下两底间绒经未被割开,将双层织物沿中间剖割线11割开后,自然而然形成两块独立的且只有一底面和一层绒毛的绒布。以剖割线11为界,剖割线11上方表示双层割绒织物的上层,剖割线11下方表示双层割绒织物的下层,图2中7和8分别是双层割绒织物上层两根底纱的经纱线,6是底纱的纬纱线,9、10是绒经纱,其中底经纱7、8、底纬纱6以及绒经纱9、10的纤度分别为:底经纱68D、底纬纱50D、绒经纱150D。由于织物上、下两层底经纱的结构是一样的,图2中没有将下层底经纱的结构表示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巧根,未经沈巧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9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梭机
- 下一篇:用于加弹机的网络丝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