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孔加工钻镗刀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9365.8 | 申请日: | 2009-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2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葛恒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学真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B23B27/2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4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加工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有色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孔加工钻镗刀具。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金属零件上进行高精度孔加工所采用的传统方法是钻孔+镗孔或者钻孔+铰孔,这种传统方法延续了多年,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工序多,加工时间长,造成效率相对较低,需配备较多的设备和人员,产品的生产成本高,特别是对于目前汽车零部件和精密仪器仪表行业常用的有色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孔加工,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已经严重落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提供一种先进的加工刀具,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有色金属加工业产生质的飞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高精度孔加工钻镗刀具,其可将钻孔和镗孔融为一体,能一次性完成有色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孔加工,以解决目前传统加工方法存在的加工工序多、效率低以及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精度孔加工钻镗刀具,具有刀体和与刀体为一体结构的刀头,所述的刀头包括以刀体中心轴线分成的切削刃和加强边,切削刃的宽度与所加工孔的平均半径相同,切削刃与刀具径向面所构成的刀具前角为2°~5°,切削刃上的刀尖所处的高度为刀体直径的一半或者为所用机床的旋转中心高度,加强边的宽度略小于所加工孔的平均半径,加强边的端边与刀体中心轴线成120°~135°的倒角。
为有利于刀具的切削平衡顺利以及对加工尺寸的控制,所述的切削刃与刀具径向面所构成的刀具前角为3°。
具体说,所述的刀体径向截面为圆形时,切削刃上的刀尖所处的高度为刀体直径的一半;刀体径向截面为方形时,切削刃上的刀尖所处的高度为所用机床的旋转中心高度。
为满足加工不同尺寸孔径的要求,所述的加强边的宽度小于所加工孔的平均半径0.8~1.2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边的宽度小于所加工孔的平均半径1.0mm。
为满足加工时断屑需要,所述的刀头的径向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刀头端部近切削刃处的平面上开有弧形断屑槽,且刀头端部与刀具径向面构成的反向的刀具前刀面角度为10°~16°。
所述的切削刃上的刀尖处具有不小于R0.2的过渡圆角,优选地,切削刃上的刀尖处的过渡圆角为R0.5。
所述的切削刃的刃带宽度为0.15~0.25mm,优选地,切削刃的刃带宽度为0.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将钻孔和镗孔融为一体,以镗代钻,可一次性完成对有色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孔加工,孔的加工精度可控制在0.02mm以内,孔的粗糙度可控制在Ra1.6以下,从而可减少加工工序和设备数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刀体 2.刀头 21.切削刃 22.加强边 23.弧形断屑槽24.过渡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学真,未经蒋学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49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径向切断、端面车削的切削刀片
- 下一篇:连铸中间包内腔坝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