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抛光磨头摆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1304.5 | 申请日: | 2009-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8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明;隋旭东;陈仲正;陈光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7/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528313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抛光 磨头摆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头传动摆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抛光磨头磨块的摆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瓷质砖(石材)抛光磨头设备中,有一种以凸轮为驱动装置的磨块摆杆装置,如图1,其包括凸轮1、主动摆杆2`及被动摆杆3`,主动摆杆2`与被动摆杆3`分别铰接在磨头内,且主动摆杆2`与被动摆杆3`间隔配合在磨头内围成一圈,主动摆杆2`与被动摆杆3`均为双臂结构设计,主动摆杆2`及被动摆杆3`下端连接磨块5,主动摆杆2`上端双臂设有与凸轮1接触的滚轮23`,在磨盘公转的同时,通过差动轮系,使凸轮1相对磨盘产生一个相对转动,由于凸轮1曲面的起伏变化,凸轮1驱动主动摆杆2`(共三个)往复摆动,主动摆杆2`又驱动被动摆杆3`(共三个)往复摆动,这样使磨块5与砖面始终保持线接触状态,从而保证了磨削所需的比压和利于排屑。
如图1,主动摆杆2`上的滚轮23`与设于被动摆杆3`双臂上的调节螺钉32`接触,主动摆杆2`通过滚轮23`及调节螺钉32`把驱动力传递给被动摆杆3`。在工作过程中,滚轮及调节螺钉的接触点间隙大小是变化的,而为了保证系统能正常工作,间隙需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就会产生振动。由于各零件制造误差及安装(累计)误差的影响,该间隙最后靠人工调节保证,而该技术往往不易掌握,故产品质量难以有效控制。同时,由于接触处为点接触,容易磨损,使用期内每隔一定时间需要调整,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运动稳定性,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的新型抛光磨头摆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抛光磨头摆杆装置,包括凸轮、主动摆杆及被动摆杆,所述主动摆杆通过低副机构与被动摆杆连接。
上述主动摆杆上端为由连接臂和驱动臂组成的双臂结构,所述被动摆杆上端为由连接单臂构成的单臂结构,主动摆杆的连接臂通过低副机构与被动摆杆的连接单臂连接,且其驱动臂设有与凸轮连接的滚轮。
进一步,上述低副机构为移动低副机构。
上述移动低副机构包括设于被动摆杆连接单臂内的滑动槽、设于滑动槽内且设有滑套孔的滑套及设于主动摆杆连接臂上且插进滑套孔与滑套连接的轴销。
上述移动低副机构包括设于主动摆杆连接臂内的滑动槽、设于滑动槽内且设有滑套孔的滑套及设于被动摆杆连接单臂上且插进滑套孔与滑套连接的轴销。
上述滑动槽的截面形状为开放式圆柱形,所述滑套截面形状与滑动槽相匹配,滑动槽与滑套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上述滑套孔为腰形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被动摆杆与主动摆杆采用低副机构连接,替代原有的高副机构连接,提高运动稳定性,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抛光磨头设备以凸轮为驱动装置的摆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摆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低副机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被动摆臂连接单臂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套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抛光磨头摆杆装置,其包括凸轮1、主动摆杆2及被动摆杆3,主动摆杆2与被动摆杆3分别铰接在磨头内,且主动摆杆2与被动摆杆3间隔配合在磨头内围成一圈,主动摆杆2及被动摆杆3下端连接磨块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1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裁剪机中的双向丝杆调节专用工具
- 下一篇:机床静压导轨直线电机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