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用旋转主轴的组合式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1753.X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48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田;林吉赐;邱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水泵厂 |
主分类号: | F04D29/12 | 分类号: | F04D2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2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主轴 组合式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主轴的组合式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泵用旋转主轴的组合式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泵体内输送液体与泵体外空气之间压力不同,当泵的旋转主轴旋转需要伸出泵体外时,顺着泵的旋转主轴就会产生泄漏,为此需要设置泵用旋转主轴的密封装置。现有泵的旋转主轴需要伸出泵体外的泵用旋转主轴的密封装置一般包括填料密封与机械密封两大类,机械密封又主要可分为单端面机械密封与双端面机械密封,其中:填料密封虽然有维修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无法解决液体介质输送过程中的泄漏问题,故绝对不能用于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与价格昂贵液体;单端面机械密封开始使用时能够实现基本无泄漏,但一旦机械密封损坏,泄漏将无法立即控制,故一般也不能用于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液体;双端面机械密封结构由于可以设置独立的隔离液润滑与运行系统,理论上可以实现输送液介质无外泄,但依然无法解决输送液介质对隔离液介质的污染,要实现完全无外泄,必须对隔离液介质实行封闭管理与后工序处理,此项费用较高且管理困难,更无法解决隔离液介质对输送液介质的污染,而这种污染在许多工作条件下是不能允许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不需要另外设置独立的隔离液润滑与运行系统,具备泄漏液回收与多重旋转主轴密封保护功能,能够避免输送液体顺着泵的旋转主轴泄漏到泵体外面,效率高,且安装尺寸能够适用对现有泵的旋转主轴的密封装置进行改造的一种泵用旋转主轴的组合式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泵用旋转主轴的组合式密封装置由叶轮、旋转主轴、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泵盖、隔离套、前全四氟动力密封、填料、填料环、后全四氟动力密封、隔离套后盖及相关连接件组成,其特征是: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的旋转环安装在叶轮后端口环内,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的补偿环安装在泵盖内孔前端内,隔离套安装在泵盖内孔后端内,隔离套前端内孔内与旋转主轴之间安装了一套前全四氟动力密封,隔离套中间内孔内与旋转主轴之间安装了一组填料,填料后安装了一个填料环,隔离套后盖连接在隔离套后端并通过填料环压紧填料,隔离套后盖内孔内与旋转主轴之间安装了一套后全四氟动力密封。
其中,隔离套安装在泵盖内孔内的外径尺寸小于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内径尺寸,与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同轴套装在泵盖内孔内。
其中,叶轮后端、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内侧、与隔离套、泵盖、旋转主轴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密封排泄腔,泵盖上设有排泄通孔让该封闭的密封排泄腔能够与外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叶轮与旋转主轴之间的静密封通过密封轴套、与安装在密封轴套上的轴向密封圈与径向密封圈的密封来实现,叶轮与泵盖之间的动密封则通过安装在它们之间的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来实现,该套装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够基本避免泵体内输送液体向泵体外泄漏;当泵体内输送液体向外发生少量泄漏时,泄漏液首先进入封闭的密封排泄腔,并通过设在泵盖上的排泄通孔将泄漏液引导回系统或另外收集;当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损坏,泵体内输送液体向密封排泄腔发生大量泄漏时,通过设在泵盖上的排泄通孔将泄漏液引导回系统或另外收集时,能够同时收集到该信号并给予报警;隔离套与泵盖之间的静密封通过隔离套密封圈的密封来实现,隔离套与旋转主轴之间的动密封通过安装在它们之间的全四氟动力密封、填料来实现;隔离套与隔离套后盖之间的静密封通过隔离套后盖密封圈的密封来实现,隔离套后盖与旋转主轴之间的动密封则通过安装在它们之间的全四氟动力密封来实现;隔离套、隔离套后盖内的全四氟动力密封、填料与旋转主轴之间的动密封结构,既能够保证平时正常工作时少量进入密封排泄腔内的输送液体不泄漏到泵体外,又能够防止单端面平衡型外置静环补偿式机械密封损坏、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时,阻止泵体内输送液体向泵体外发生大量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水泵厂,未经广州水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1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漏抗变压器式消弧线圈
- 下一篇:铜包铝编织屏蔽控制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