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1913.0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6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崔清臣;凌红旗;黄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27/08;B32B37/02;B32B38/04;C08J7/00;B29C71/04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康铭 |
地址: | 528337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径迹 微孔 防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
背景技术
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时常会出现假冒的商品和票据,给广大用户及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危害和损失。为防止假冒商品和票据的危害,人们纷纷采用采用各种防伪膜进行防伪。目前出现的防伪膜,一般采用特殊纸张、特殊油墨印刷的防伪图案,或者采用具热敏性的特殊材料制作的防伪图案,或者采用全息激光照相技术制作的防伪图案等,由于采用这些技术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易于得到,因此伪造容易,难以起到防伪效果;现在国内出现了应用微孔防伪技术生产的多类防伪标识产品,其防伪特性及识别特征深受广大用户及消费者的好评。但由于该微孔膜在生产防伪标识的过程中时有发生断膜、摺皱、微孔堵塞等现象,因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甚至产生大量废品,致使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该防伪膜采取在塑料核辐照膜的非辐照面上涂布1~3.5微米厚度的丙烯酸酯及干复保护膜的措施,以加强微孔膜抗拉强度,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微孔膜在使用中出现的断膜、摺皱、微孔堵塞等问题,也开拓了微孔防伪膜的应用领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包括塑料核辐照膜,其特征在于在塑料核辐照膜的非辐照面上涂布1~3.5微米厚度的丙烯酸酯,该丙烯酸酯的180°剥离强度控制在5N/m~20N/m,同时在丙烯酸酯层面上干复10~25微米厚的塑料膜作保护膜层。
上述塑料核辐照膜为聚丙烯、聚酯或聚碳酸酯膜。
上述塑料保护膜为聚碳酸酯或聚酯膜。
塑料保护膜在热熔复合时既是热熔加热面,又是防止塑料核辐照膜过热受损的保护层,同时在分切工序中亦起到增加抗拉强度的作用。
塑料保护膜在热熔复合后可与塑料核辐照膜分离,以使防伪信息外露显现。
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膜可按各种宽度规格要求分切成不同规格的盘带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
1、制备塑料辐照膜
1)、选用10~25微米的塑料膜为原材料,利用反应堆(功率为1~5000KW)所产生的中子轰击铀-235,使其放射出的裂变碎片,对塑料膜进行辐照,辐照时间为0.1~300秒;或者用高能离子加速器(重离子能量为60~120Mev)产生的重离子辐照塑料膜,辐照时间0.5~200秒;
2)、用紫外线灯对辐照后的塑料膜进行照射(灯功率为5000~2000W),灯与塑料膜距离为0.1~50cm,照射时间为10秒~180分钟;
2、在制备出来的塑料核辐照膜的非辐照面涂布一层1~3.5微米的丙烯酸酯,其180°剥离强度控制在5N/m~20N/m;
3、在涂布丙烯酸酯的面层干式复合10~25微米厚的塑料膜(聚酯或聚碳酸酯)保护层,以提高抗拉强度,粘合剂采用聚氨酯粘结剂;
4、在复合塑料保护膜后的塑料核辐照膜的辐照面印刷热熔胶,印刷方式采用镂空制版印刷(即图案部位印刷后无热熔胶);
5、将印刷热熔胶后的膜材进行化学蚀刻,蚀刻剂可采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硫酸,浓度为20~40%(重量比),蚀刻时间为1~180分钟,然后清洗、烘干、收卷,即制得本实用新型的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
上述制备的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经分条机可制成多种规格的盘带产品,以供各类防伪产品的生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在热熔复合后通过专用设备将塑料保护膜从丙烯酸酯层面与塑料核微孔膜进行剥离,即可识别防伪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熔复合型核径迹微孔防伪膜在塑料核辐照膜的非辐照面上涂布有厚度为1~3.5微米、180°剥离强度为5N/m~20N/m的丙烯酸酯,同时在丙烯酸酯层面上干复10~25微米厚的塑料膜作保护膜层,以加强微孔膜抗拉强度,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微孔膜在使用中出现的断膜、摺皱、微孔堵塞等问题,也开拓了微孔防伪膜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国安火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1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袋报夹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旋紧吊顶杆膨胀螺栓的新型直杆式旋转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