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复位电源保护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2095.6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778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炎;刘海生;陈永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威睿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50 | 分类号: | H01H71/50;H01H7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复位 电源 保护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110~220V交直流电源两线或三线的电源通断,或电源漏电时切断电源的电源保护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常规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插头或漏电保护插座等产品的断电保护采用的是多个独立部件(电磁铁、按钮、弹簧、铜触片、塑料罩等)单独安装在线路板上,靠各部件劈刺配合来实现的。此类产品存在占用空间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低、安装调试检测不便、安全性和可靠性差的缺点,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手动复位电源保护继电器,它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调试检测方便、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上盖、下盖、电源输入端电极、电源输入弹触片、电源输出弹触片、线包接线针、线圈基座、驱动线圈、弹簧、铁芯,其中,电源输入端电极注塑在下盖上,电源输入弹触片与电源输入端电极焊接相连,电源输出弹触片以及线包接线针固定在上盖上,并分别与电源输入弹触片和驱动线圈配合;另外,它还包括有一电磁铁制锁和复位机构,该电磁铁制锁和复位机构由复位弹簧、制锁卡簧、活动码、弹片、手动复位杆构成,其中,复位弹簧与活动码配合,活动码同时与电源输入弹触片配合,制锁卡簧的一端与铁芯扣合,另一端插入活动码的卡槽内并与手动复位杆扣合,弹片固定在活动码底部,手动复位杆从上盖前端面伸入继电器内部并与活动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设置了电磁铁制锁和复位机构,当继电器动作后,必须按动手动复位杆才可使继电器触点复位,继电器可直接配带电源输入插片电极或采用引线插针方式。采用该继电器的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保护插头或漏电保护插座,可进一步缩小产品体积、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的安装、调试和检测更为简便、生产工艺简化、生产效率提高、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复位电源保护继电器包括有上盖10、下盖20、电源输入端电极(N、L、GND电极)31~33、电源输入(N、L、GND极)弹触片41~43、电源输出弹触片(N、L、GND极)51~53、线包接线针61~63、线圈基座71、驱动线圈72、弹簧73、铁芯74,其中,线圈基座71、驱动线圈72、弹簧73、铁芯74构成继电器内部的电磁铁;电源输入端电极31~33注塑在下盖20上,电源输入弹触片41~43与电源输入端电极31~33焊接相连,电源输出弹触片51~53以及线包接线针61~63固定在上盖10上,并分别与电源输入弹触片41~43和驱动线圈72配合;另外,它还包括有一电磁铁制锁和复位机构,该电磁铁制锁和复位机构由复位弹簧81、制锁卡簧82、活动码83、弹片84、手动复位杆85构成,其中,复位弹簧81与活动码83配合,活动码83同时与电源输入弹触片41~43配合,制锁卡簧82的一端与铁芯74配合,另一端插入活动码83的卡槽内并与手动复位杆85扣合,弹片84固定在活动码83底部,手动复位杆85从上盖10前端面伸入继电器内部并与活动码8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用电器或负载出现故障时,控制电路将输出一个约1A的驱动电流给电磁铁的驱动线圈72,电磁铁的铁芯74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拉动制锁卡簧82,制锁卡簧82的另一端脱离手动复位杆85的卡槽,在复位弹簧81的作用力下使活动码83沿手动复位杆85的垂直方向发生位移,电源输入弹触片31~33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与电源输出极触片51~53端开,从而切断用电器或负载电源,使之进入保护状态。
当故障排除后,按压手动复位杆85使制锁卡簧82重新卡入手动复位杆85的卡槽,在复位弹簧81及活动码83的作用力下,电源输入弹触片31~33将重新与电源输出弹触片51~53保持接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威睿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威睿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20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