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蒸、煮、炒厨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2209.7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3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潘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传华 |
主分类号: | A47J27/13 | 分类号: | A47J27/13;A47J2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尤其是一种全自动具有蒸、煮、炒功能的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只有蒸、煮功能的厨具,还没有能够自动炒菜的厨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全自动蒸、煮、炒菜功能的厨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自动蒸、煮、炒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架,该支架分为数层;一电机,该电机设置于支架上,并输出一转动轴;一传动齿轮组,该传动齿轮组包括一主动轮与数个对称于主动设置的被动轮,主动轮与被动轮分别咬合,该主动轮还可与转动轴动力传动连接;数个容器,每容器上方设有副转动轴,每个副转动轴可与被动轮动力传动连接;离合器,离合器与传动齿轮组固定连接,离合器合时,传动齿轮组与转动轴、副转动轴咬合;离合器离时,传动齿轮组与转动轴、副转动轴脱离;一搅拌片,该搅拌片设置于容器内,搅拌片上端与副转动连接;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套于容器外层;一绝缘层,该绝缘层设置于加热装置与容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架设有顶盖、上座、中座、底座,电机设置于中座内,容器设置于上座,底座内设有千斤顶,千斤顶顶部抵触中座底部,中座四角为钢管,钢管内设有螺纹,底座四角为钢柱,钢柱上端设有于钢管内设有的螺纹匹配。
优选地,所述顶盖由数块板块以活页连接而成,且板块之间设有使板块伸直的撑挡结构。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与容器之间还设有一固定容器,该固定容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加热装置对容器进行加热,另一方面通过电机带动叫半片对容器食物搅拌,实现蒸、煮、炒功能,弥补了现有炊具的缺陷。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顶盖可以通过折叠板块达到变换桌面大小的目的,灵活多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器、绝缘层、固定容器、容器的结构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展开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蒸、煮、炒厨具包括:支架1、电机2、传动齿轮组3、数个容器4、离合器、搅拌片5、加热装置6、绝缘层7;所述支架1分为数层;所述电机2设置于支架1上,并输出一转动轴8;所述传动齿轮组3包括一主动轮31与数个对称于主动设置的被动轮32,主动轮31与被动轮32分别咬合,该主动轮31还可与转动轴8动力传动连接;每容器上方设有副转动轴9,每个副转动轴9可与被动轮32动力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器与传动齿轮组3固定连接,离合器合时,传动齿轮组与转动轴8、副转动轴9咬合;离合器离时,传动齿轮组3与转动轴8、副转动轴9脱离;所述搅拌片5设置于容器4内,搅拌片上端与副转动轴8连接;所述加热装置6套于容器4外层;所述绝缘层7设置于加热装置6与容器4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架设有顶盖、上座、中座、底座,电机2设置于中座内,容器设置于上座,底座内设有千斤顶10,千斤顶顶部抵触中座底部,中座四角为钢管11,钢管内设有螺纹,底座四角为钢柱12,钢柱上端设有于钢管内设有的螺纹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绝缘层7与容器4之间还设有一固定容器13,该固定容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再参见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顶盖14由数块板块141以活页142连接而成,且板块之间设有使板块伸直的撑挡结构,使顶盖可以展开方便使用,也可以折收,便于摆放。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传华,未经潘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22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