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波浪形翅片式蓄冷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2710.3 | 申请日: | 200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9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滔;廖培忠;吴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洪滔 |
主分类号: | F25D3/00 | 分类号: | F25D3/00;F28D7/10;F28F1/06;F28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浪形 翅片式蓄冷 热交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涉及一种波浪形翅片式蓄冷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的用途广泛,例如可以用在各类制冷装置中。用在传统的制冷装置的热交换器是用管道与系统的部件连接起来,形成封闭回路,在热交换器内部的制冷剂是循环流动的,内腔通道一般不需很大,例如空调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管道内径一般在12-15mm左右即可。如果将这种管道内径只有12-15mm左右的热交换器用在尺寸达到20尺(约6米)的蓄冷货柜等大型设备中,其结构和尺寸都不能满足技术要求。蓄冷货柜在运输过程中,热交换器内的蓄冷材料通过热交换器壁面吸收货柜外界传导以及其它方式渗入到箱内的热量;充冷装置中的低温冷媒液通过热交换器对蓄冷材料进行充冷。如何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以及缩短充冷时间,降低成本,一直是蓄冷热交换器技术同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传热效果好的具有储存蓄冷材料、充冷与放冷双功能的热交换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外管,设在外管端面的外管前封片和外管后封片,所述外管后封片向外凸出形成灌注孔,灌注孔上设有后封盖,所述外管的内腔固定有两个通过弯管连通的内管,所述内管端面设有内管前封片和内管后封片,所述内管前封片与外管前封片之间由接头互相焊接在一起,所述接头末端设有前封盖,所述外管主体上下两侧由波浪形管壁构成,所述波浪形管壁在内外表面分别形成凸出的内翅片和外翅片,所述内管主体在外表面形成凸出的外翅片。
更优的,所述内管主体上下两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所述外管主体中部内侧设有至少一个内翅片。
更优的,所述外管上有两对内翅片末端分别同向折弯形成T形导槽。
更优的,所述与T形导槽位置相对应的内管上的外翅片在其末端形成与T形导槽相匹配的T形导轨。
更优的,所述内管后封片上设有通孔,所述弯管两端焊接在内管后封片上并与内管连通。
更优的,所述内管前封片及外管前封片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接头焊接在内管前封片上并穿过外管前封片上的通孔,并且接头的外表面与外管前封片上的通孔内表面焊接密封。
更优的,所述外管上的波浪形管壁、外管前封片和外管后封片以及后封盖、接头、内管的外表面、内管前封片和内管后封片以及弯管组成一个封闭的外管空腔。
更优的,所述接头以及前封盖、内管的内表面、内管前封片和内管后封片以及弯管组成一个封闭的内管空腔。
更优的,所述外管上的外翅片和内翅片竖直分布在外管主体上,且外翅片和内翅片的端部分别呈对齐排列。
及,所述外管前封片、外管后封片焊接在外管主体上,所述内管前封片、内管后封片焊接在内管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安装、使用方便。外管管壁上设置的内翅片和外翅片增加了传热面积,有利于使用过程中放置到外管内腔的相变蓄冷材料与外界进行高效的热量交换,能使相变蓄冷材料高效放出冷量;管壁设置成波浪形有利于热交换器在高低温交替变化过程中,外管壁面可以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横向伸缩,避免热胀冷缩效应对热交换器造成破坏;而设计T形导槽和T形导轨则是为了起到固定内管的作用,防止因汽车行驶时的颠簸而导致焊接位(接头与外管前封片上的通孔的接缝)的冲击;内翅片和外翅片的端部分别呈对齐排列,能使传热更加均匀;接头使得外管空腔和内管空腔相隔开而形成两个独立的空腔,内管空腔用来流通低温(-40℃以下)冷媒液体,冷媒液体被强制进入循环通过内管管壁以及内管外翅片对外管空腔的蓄冷材料进行快速充冷;内管主体上的外翅片和凸出部使内管空腔内的冷媒液体与外管空腔内的相变蓄冷材料的传热面积增加,进一步提高了热交换效果,从而缩短充冷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外管;11、外管前封片;12、外管后封片;13、灌注孔;14、后封盖;15、T形导槽;16、外管空腔;2、内管;21、内管前封片;22、内管后封片;23、凸出部;24、前封盖;25、T形导轨;26、内管空腔;3、弯管;4、接头;5、波浪形管壁;6、内翅片;7、外翅片;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洪滔,未经黄洪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27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廓标支架
- 下一篇:日光灯灯头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