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点锁联动开窗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4244.2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692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翁建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建坤 |
主分类号: | E05F15/10 | 分类号: | E05F15/1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联动 开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窗器,特别是一种具有锁定功能的开窗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屋建筑的窗体上,都设置有开窗器,开窗器包括一个主体,主体内设有链条跟齿轮组,并通过设置在主体外的控制装置控制链条的伸缩,并推动活动窗体的开闭,达到开关窗的目的。但是,对于较大的窗需在开窗器的基础上增加多点锁以达到其锁紧牢固的目的,这样,用户需要分别安装开窗器和多点锁,并通过两部操作才能完成开关窗动作,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关开窗的同时实现窗户锁定与开锁的多点锁联动开窗器,其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点锁联动开窗器,包括固定于窗框或者墙体上的链式开窗器,其内设有可以向外延伸的链条,所述链条通过锁紧装置铰接在活动窗体上。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与链条铰接的活动支架,与活动支架铰接并与活动窗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所述活动支架上设有活动槽,固定支架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活动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支架上设有锁点按钮,所述锁点按钮与安装于活动窗体上的多点锁的曲杆活动接触,所述曲杆与连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锁点插销铰接,所述锁点插销与连杆铰接的一侧设有复位装置。
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与弹簧挡板,所述弹簧挡板穿接固定在锁点插销上,复位弹簧位于弹簧挡板与连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原有链式开窗器的基础上设有一个多点锁锁紧装置,可以在只控制开窗器开关窗体的同时实现了窗体的开启和锁紧,不需要额外增加多点锁装置,也省去了额外锁紧的步骤,方便实用;此外,本多点锁联动开窗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开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闭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锁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点锁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点锁锁闭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3,一种多点锁联动开窗器,包括固定于窗框或者墙体1上的链式开窗器2,其内设有可以向外延伸的链条3,所述链条3通过锁紧装置铰接在活动窗体4上。
参考图2、图4、图5、图6,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与链条3铰接的活动支架5,与活动支架5铰接并与活动窗体4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架6,所述活动支架5上设有活动槽51,固定支架6上设有滑杆61,所述滑杆61与活动槽51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支架5上设有锁点按钮7,所述锁点按钮7与安装于活动窗体4上的多点锁的曲杆8活动接触,所述曲杆8与连杆9一端铰接,所述连杆9另一端与锁点插销10铰接,所述锁点插销10与连杆9铰接的一侧设有复位装置。
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11与弹簧挡板12,所述弹簧挡板12穿接固定在锁点插销10上,复位弹簧11位于弹簧挡板12与连杆9之间。当然,所述的锁紧机构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杆机构、多点锁机构,或者其他公知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链式开窗器其控制方式可以为手摇柄控制,也可以为电机带动的。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处于锁闭状态时:使用者通过摇动手摇把或者开启电源按钮启动电机控制开窗器的链条3向开窗器2本体外伸出,活动支架5会随着链条3的伸出向外打开;当滑杆61滑动到滑槽51的上限位时,活动支架5停止运动,锁点按钮7由于活动支架5的完全打开而收回,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力使得锁点曲杆8和连杆9的运动,因此而锁点插销10从窗框或者墙体1内缩回,多点锁打开,继续控制开窗器,链条3控制活动窗体4继续打开,完成打开目的。
2、处于开启状态时:使用者通过摇动手摇把或者开启电源按钮启动电机控制开窗器的链条3向开窗器2本体内收回,当链条3收回到一定程度时,活动支架5开始跟随链条3一起收回,并最终完全收拢,此时,由于锁点按钮7的压力作用,锁点曲杆8和连杆9受压开始运动,并推动锁点插销10伸入到窗框或墙体1内,实现活动窗体4的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建坤,未经翁建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4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去雾功能的玻璃窗
- 下一篇: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及包括该集流体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