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锁用离合器组件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4814.8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105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湛斌;唐红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湛斌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锁 离合器 组件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用离合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锁用离合器组件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涉及电子锁离合器结构方面的技术方案比较多。
2006年8月申请人申请了专利号为200620063344.8,公告日是2007年8月29日,名称为《一种电子锁的离合器》,公开了由驱动电机91通过蜗轮8与蜗杆9齿合传动驱动弹形传动片7;所述弹形传动片7以近似摆动的方式再推动所述推叉6向前运动,从而进一步推动所述离合机构的离合外销4伸缩;当所述弹形传动片7的顶端脱离所述推叉6时,所述推叉6在复位弹簧62的推动下复位。该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力矩传动的自由浮动接点及长期受力的问题,使传动行程缩短,传动受力均匀从而动作可靠,也可以实现工作寿命长。分析该技术方案可以发现,虽然该技术方案与其之前的技术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但通过所述弹形传动片7以近似摆动的方式推动所述推叉6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不稳定;其次所述推叉6在复位弹簧62的推动下复位,如果所述复位弹簧62老化或被卡阻,复位过程也不是十分稳定,这样导致电子锁使用过程可能发生开门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2007年9月,申请人申请了专利号为200720057243.4,公告日是2008年7月16日,名称为《电子锁离合器的驱动装置》,公开了由底座1、微电机2、齿轮系3、传动杆4、螺旋弹簧5、滑块6和离合器推块7所构成的电子锁离合器的驱动装置;所述底座1上固连有前支架101和后支架102,所述滑块6是框式结构并容纳所述螺旋弹簧5,所述滑块6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前支架101和后支架102之间;所述传动杆4穿过所述滑块6和所述螺旋弹簧5后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前支架101和后支架102上;所述微电机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并通过所述齿轮系3驱动所述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的中部径向设置传动销61并卡在所述螺旋弹簧5的螺线之间;呈框式结构的离合器推块7的两侧壁71跨在所述后支架102和所述滑块6的两侧,并与所述滑块6固连。该技术方案旨在将驱动微电机2的旋转动力转化为直线运动力,并借助于离合器推块7的直线运动,推动与之配套的离合器的销轴的伸缩。申请人设计该技术方案时,最主要考虑的是驱动装置本身的结构,并未进一步设计或披露驱动装置与离合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电子锁用离合器组件的改进结构。一种电子锁用离合器组件的改进结构,包括离合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器1及可以推动所述离合器1的离合销杆11伸缩移动的推叉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以及在所述驱动电机31的驱动下可以前后滑动的离合器推块36;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推块36与所述推叉2固定连接。
所述离合器1是专门用于对门的门把手旋转动作予以控制的关键部件。所述离合器1包括离合内圈和离合外圈,当所述离合内圈和离合外圈同步旋转时,就可以使旋转的门把手通过该离合器驱动(或旋转)与之连接的锁舌等部件,从而可以开启门扇。当所述离合内圈和离合外圈之间相对旋转(俗话称为打滑)时,旋转的门把手仅仅只能带动所述离合内圈在所述离合外圈内空转。
所述驱动机构是将电机的旋转运动力转化为直线运动力的成套部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和所述离合器推块36;所述推叉2位于所述离合机构与驱动机构之间,一端与所述离合器推块36的推块头361固定连接,另一端抵压所述离合器1的离合销杆11的顶端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将驱动电机31的旋转动力转化为对所述推叉2向前运动的推力,也可以借助于驱动电机31的旋转动力,将所述推叉2从所述离合器1上拉回。即两者固连后使所述离合器推块36可以直接牵引所述推叉2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推叉2的内侧呈弧形。所述推叉2的内侧是指所述推叉2抵压所述离合器1的离合销杆11的顶端部的侧面,与所述推叉2的内侧相反的一侧为所述推叉2的外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容纳所述离合机构和驱动机构的壳体6,所述推叉2外侧设置一对平衡尾翼22,在所述壳体6上设置一对与所述平衡尾翼22适配的滑槽6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推叉2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平衡尾翼22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尾柄21,所述离合器推块36的推块头361与所述尾柄2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离合器推块36与所述推叉2为一体构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离合器推块36与所述推叉2之间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湛斌,未经曹湛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4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