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用离合器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4815.2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105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湛斌;唐红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湛斌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用离合器,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锁用离合器的内部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涉及电子锁的离合器的结构,例如中国专利号01257826.6,公告日是2002年9月11日,名称为《锁的离合器》,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包括离合内圈1、离合外圈2、离合内销3、离合外销4和离合转臂5组合的锁离合器,该专利安装离合内销3的孔是盲孔,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要相对转动360度而对位。再例如中国专利号200620063344.8,公告日是2007年8月29日,名称为《一种电子锁的离合器》,也公开了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内圈1、离合外圈2、离合内销3、离合外销4、弹簧5。所述离合内圈1装入离合外圈2中,并可相对转动;所述的离合内圈1径向设置一通孔10,孔10内中间装有弹簧5,两边分别装有离合内销3;所述的离合外圈2径向设置孔21及“U”形槽22,孔21的孔径小于“U”形槽22的宽度或深度;离合外销4呈“T”形并适配形装入孔21及槽22;孔10与孔21及槽22位于同一中心线上。上述专利技术所披露的离合器,都是离合内圈在离合外圈的中心孔内旋转的结构,并通过离合内销、离合外销及弹簧的离合作用实现离合内圈与离合外圈之间的离合定位。在上述两个专利结构中,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离合器使用过程中,所述离合内圈的销孔容易出现销孔口打毛毛刺,进而导致离合内圈与离合外圈之间转动不灵活或卡死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锁用离合器的改进结构。一种锁用离合器的改进结构,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所述离合内圈1可相对转动地装入离合外圈2中,所述离合内圈1径向设置一内圈孔11,所述内圈孔11内装有离合用的弹簧5和离合内销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之间所相对转动的任一壁面上设置径向环绕壁面的环形避空槽20。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避空槽20的槽口宽度与所述内圈孔11的孔直径基本一致。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避空槽20的槽深度为0.5~3mm。
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避空槽20的横截面呈弧形或矩形。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应用本技术方案的离合器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即使所述内圈孔11的孔口位置或所述离合外圈2的内壁面存在毛刺,但由于所述避空槽20的存在,使这些毛刺不能接触到对面的壁面,因而也不会使所述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之间的旋转工作面的受到破坏,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优点,使得本技术方案能够应用于锁产品特别是电子锁的离合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实施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技术方案之所述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技术方案之所述离合内圈1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技术方案之所述离合外圈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本技术方案之所述离合外圈2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锁用离合器,包括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所述离合内圈1可相对转动地轴向装入离合外圈2中。所述离合器是专门用于对门的门把手、锁芯等器件的旋转动作予以离合控制的关键部件。所述离合器包括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当所述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同步旋转时,就可以使旋转的门把手通过该离合器驱动(或旋转)与之连接锁芯等部件。当所述离合内圈1和离合外圈2之间相对旋转(俗话称为打滑)时,旋转的门把手仅仅只能带动所述离合内圈1在所述离合外圈2内空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湛斌,未经曹湛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4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互锁门锁系统
- 下一篇:组合钢托架及其异形箱梁钢木组合模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