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流式吸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5587.0 | 申请日: | 200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萧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现代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0;E02F5/2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146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式吸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流式吸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吸沙装置都是采用机械转动吸沙的方式来吸取泥沙,如中国专利号为03236770.8公开的抽沙水泵,其主要由泵头、泵体、电机、叶轮和悬沙轮组成,泵头呈锥形,当水泵沉入水底时,依靠水泵的自身重量和电机工作产生的振动,可以使水泵向下插入沙层,并使泥沙由进沙孔进入到水泵中,在水泵的泵头处安装的悬沙轮,将进入的泥沙与水混合后,不断地将混合物向上悬起送至叶轮处,由叶轮的离心作用将混合物甩入通沙管道,进而抽出地面,这种吸沙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当沙粒较大时,容易卡死叶轮,甚至导致电机损坏,而且,当吸沙量较大时容易影响叶轮的转动速度,使得吸沙的速度减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容易卡死、吸沙速度快的射流式吸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吸沙水管,所述吸沙水管由水管、真空室外壳、混合管组成,水管的进水口与水泵连接,真空室外壳的进水口与水管的出水口连接,真空室外壳的出水口与混合管的进水口连接,混合管的出水口与洗沙池连接;所述真空室外壳的进水口安装有锥形管,锥形管的喷嘴朝向真空室外壳的出水口;所述锥形管下方的真空室外壳的管壁上设有上沙管,上沙管与真空室外壳导通,锥形管与上沙管之间形成有一真空室。
所述真空室外壳与混合管之间设有压力管,压力管的进水口与真空室外壳的出水口连接,压力管的出水口与混合管的进水口连接,真空室外壳的内径和混合管的内径均大于压力管的内径。
所述上沙管倾斜固定在真空室外壳的管壁上。
所述上沙管位于锥形管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射流式吸沙装置包括吸沙水管,所述吸沙水管由水管、真空室外壳、混合管组成,水管的进水口与水泵连接,真空室外壳的进水口与水管的出水口连接,真空室外壳的出水口与混合管的进水口连接,混合管的出水口与洗沙池连接;所述真空室外壳的进水口安装有锥形管,锥形管的喷嘴朝向真空室外壳的出水口;所述锥形管下方的真空室外壳的管壁上设有上沙管,上沙管与真空室外壳导通,锥形管与上沙管之间形成有一真空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与水管连接的水泵,会不断地将高速的水流抽入水管内,当高速的水流通过锥形管并从喷嘴喷出时,锥形管与上沙管之间的真空室会处于接近真空状态,使得上沙管内与上沙管外产生较大的压差,从而形成强大的吸力,将水底的泥沙及水一起吸入到上沙管内,并随高速的水流流入洗沙池中。由于无需使用叶轮等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吸沙时不容易产生卡死现象、吸沙阻力较小,从而提高了吸沙速度和减少设备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吸沙水管,所述吸沙水管由水管1、真空室外壳2、混合管3组成,真空室外壳2呈管状,水管1的进水口与水泵连接,真空室外壳2的进水口与水管1的出水口连接,真空室外壳2的出水口与混合管3的进水口连接,混合管3的出水口与洗沙池连接;真空室外壳2的进水口安装有锥形管4,锥形管4的喷嘴41朝向真空室外壳2的出水口,即锥形管4倒扣在真空室外壳2的进水口,锥形管4的右侧为用于将高速水流射出的喷嘴41;所述锥形管4下方的真空室外壳2的管壁上设有上沙管5,上沙管5与真空室外壳2导通,使得泥沙及水可以通过上沙管5进入真空室外壳2内,锥形管4与上沙管5之间形成有一真空室6,其用于开始吸沙时形成真空。
本实施例真空室外壳2与混合管3之间设有压力管7,压力管7的进水口与真空室外壳2的出水口连接,压力管7的出水口与混合管3的进水口连接,真空室外壳2的内径和混合管3的内径均大于压力管7的内径,使得从喷嘴41喷出的高速水流可以先通过内径较小的压力管7,再进入内径较大的混合管3,以增大加本实用新型形成的吸力;当然,由于在吸沙时,真空室外壳2、锥形管4、上沙管5、压力管7需要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它们管壁的厚度要比水管1及混合管3的管壁厚度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现代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现代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5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无密封自吸泵
- 下一篇:小流量多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