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用的中底固定钉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5663.8 | 申请日: | 200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248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兰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顺辉 |
主分类号: | A43D11/10 | 分类号: | A43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钉子,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鞋用的中底固定钉。
背景技术:
目前,在鞋类生产流程中,将中底如何固定在鞋楦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现有两种做法:一是有钉作业和无钉作业。有钉作业是用码钉枪将中底用码钉固定在鞋楦上,但这样会因工人的疏忽或码钉的质量问题造成有铁钉残留在鞋内的可能导致损伤顾客的脚部,一般欧美客人和品牌公司是不允许有钉作业的,另一种做法是无钉作业,即用热熔胶高温后点在鞋楦上,然后快速将中底对位后贴在鞋楦上。但热熔胶成本较高,并需专人清理残留在鞋楦上的热熔胶和脱楦后中底脱层的质量问题。另一种做法是为了遵循客人的无钉作业要求,将中底和鞋楦用松紧带类捆绑在一起,但这样会导致在接下来的工序中中底会前后左右移位,导致鞋的质量无法保证,因此目前做法都无法保证鞋的安全生产效率和质量。现有的有钉和无钉作业中,采用一种改进的钉子,包括钉体和钉帽,钉帽上的另外一端设有一钉头,其结构不能有效得固定鞋子,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可有效固定中底,又能反复使用,并确保无铁钉残留在鞋内的作用的新型固定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鞋用的中底固定钉,包括钉体和钉帽,所述的钉帽上设有一带沟槽的塔状突出,塔状突出顶部形成一伞型倒勾,关键在于所述的钉体上设置有多条的卡槽。所述的塔状突出上设置有勾槽。所述的卡槽的宽度为0.2mm~2mm,卡槽的深度为0.2mm~2mm。所述的沟槽的宽度为0.2mm~2mm,卡槽的深度为0.2mm~2mm。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省人省事,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鞋用的中底固定钉,包括钉体1和钉帽2,所述的钉帽上设有一带沟槽的塔状突出3,塔状突出顶部形成一伞型倒勾,关键在于所述的钉体上设置有多条的卡槽11。卡槽11可增加固定钉在鞋楦上的连接力,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塔状突出上设置有沟槽。所述的卡槽的宽度为0.2mm~2mm,卡槽的深度为0.2mm~2mm。所述的沟槽的宽度为0.2mm~2mm,卡槽的深度为0.2mm~2mm。
在使用时,将该钉较粗长的钉体1一端打入鞋楦的跟后部两侧,其较粗较长可稳固固定。钉帽2上的一端为一带沟槽的塔状突出3,其露在鞋楦外面,用来固定中底。用较短细的塔状突出3来钉入中底,以图在拔楦操作时方便脱楦。待钳帮时,直接将中底钉在楦头上面后,只需将鞋头部位钳好即可固定整只鞋子,待所有工序制作完成之后,再轻松将鞋楦从鞋子底部拔出,这时,固定在鞋楦上的本实用新型新型鞋固定钉仍留在鞋楦上反复使用,确保了中底上无铁钉的残留问题,也就不会损伤到顾客的脚部。另外,塔状突出3的顶部形成一伞型倒勾主要是用来更佳固定中底用的,该倒勾可含住中底,就可以将该端设计得更精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顺辉,未经兰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56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防水机壳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池金属外壳的卷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