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影音系统机芯读碟减振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6477.6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辉;周云峰;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楚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08 | 分类号: | G11B33/08;G11B33/12;G11B17/00;B60R1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影音 系统 机芯 读碟减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用影音系统机芯读碟减振机构,它属于用于汽车影音系统的碟片播放机上的减振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的车载用CD、DVD播放机的机芯读碟减振机构,如图一所示:在该机芯中,机芯进碟到位并开始读碟时,进给马达3转动工作,带动光头齿轮A4,光头齿轮A通过光头齿轮B5将动能传递给光头齿轮C6开始运动,光头齿轮C通过与其紧配合的引导丝杆14,开始来回转动,并带动激光头9来回运动,寻迹读碟,上述进出碟,读碟系统在铆接轴12的连接作用下,套在传统的减振器2里,并在减振压簧1支撑下进行的。
如上所诉,机芯装在汽车上的时候,机芯会伴随着汽车的运动而不断的产生振动,并时有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振动。机芯需要通过传统的减振器进行减振,方可顺利的进出碟和读碟。而传统的减振器由于无法控制振动冲击的最大振幅,小机芯就会偏离正常的安装位置,导致机芯的整个机构卡死,机芯不能进出碟,无法读碟;说读卡,断音,花屏等现象,无法正常的播放光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抑制机芯振动幅度的车载影音系统机芯读碟减振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载影音系统机芯读碟减振机构,包括主轴马达(10)、进给马达(3)、不含油减振器18、激光头板13、引导丝杆14、光轴11、光头齿轮A4、光头齿轮B5、光头齿轮C6压装在引导丝杆上、引导丝杆一端套在进给马达支架15上,另一端套在丝杆铜套8上、所述丝杆上装有激光头9,激光头的另一边卡槽放在光轴上11,所述的激光头板13由铆接柱连接并套上不含油的减振器18,并以套有弹簧垫圈16的螺钉17进行锁付支撑。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于用铆接在激光头板上的铆接柱套上不含油的减振器,并通过套有弹簧垫圈的螺钉对小机芯进行锁付的方式替代现有采用铆接在光头板上的铆接轴放在套有减振压簧的传统减振器里的结构,使得光头板组件在受到振动冲击时,在螺钉和弹簧垫圈的约束和缓冲下,使光头板不会偏离其安装位置,并限制其振动振幅,提高了机芯的振动抗冲击性能,使机芯在振动和振动冲击过程中,能够顺利的进出碟和读碟。
附图说明
图1为机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减振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振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给马达(3)、光头齿轮A(4)、光头齿轮B(5),光头齿轮C(6)、引导丝杆(14)、激光头(9)、光轴(11)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为现有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光头齿轮A(4)、光头齿轮B(5)、光头齿轮C(6)分别装在进给马达(3),进给马达支架(15),和引导丝杆(14)上。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问题,将上述的结构连接组件通过铆接柱套上减振器(18),并通过套有弹簧垫圈(16)的螺钉(17)进行锁付,这样就构成了现有的车载CD,DVD机芯抗冲击和减振的结构方式,大大提高了机芯的抗冲击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附图2中所,在该机芯中,当机芯顺利完成进出碟并开始读碟时,进给马达(3)转动工作,带动光头齿轮A(4),光头齿轮A通过光头齿轮B(5)将动能传递给光头齿轮C(6)开始运动,光头齿轮C通过与其紧配合的引导丝杆(14),开始转动,带动激光头(9)来回运动,寻迹读碟,所述的进出碟,读碟系统在装有现有的减振器的铆接柱里,并通过套有弹簧垫圈(16)的螺钉对小机芯组件进行锁付的方式进行的,小机芯组件在受到振动冲击时,在螺钉和弹簧垫圈的约束和缓冲下,使光头板不会偏离其安装位置,从而提高了机芯的抗冲击性能,抗振性能,使机芯进出碟和读碟性能更稳定。
上述之具体实施例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创作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对于熟悉此类技艺之人仕而言,根据上述说明,可能对该具体实施例作部份变更及修改,其本质未脱离出本创作之精神范畴者,皆应包含在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中,宜先陈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楚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楚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64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