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电子教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6485.0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7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彭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亚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5/02 | 分类号: | G09B5/02;G06F3/04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教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电子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的教学在一块普通的黑板上板书无法存储,写满了需要擦掉。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步被改善,多媒体教室以多渠道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将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升了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规模。目前,在多媒体教室的应用中,常用的解决方案以投影机、实物展台、电脑等为主。这样的解决方案能方便的将实物、电脑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在绝大部分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板书”依然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通过板书,教师可以即兴地插入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于是,多媒体教室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成为许多教师喜欢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更丰富形象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教师板书时依然无法摆脱传统的粉笔、黑板带来令人烦恼的粉尘污染;教师的板书无法和教师多媒体课件结合,不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快速播放,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笔记;Word、PowerPoint等多媒体课件机械性的播放,演讲者无法即时标注,减少了演讲的互动性。多媒体教学还缺乏一种老师的授课平台,用来弥补传统的板书 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之间的鸿沟。为此有必要改进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尘书写、随意书写的触控电子教学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触控电子教学装置,包括有电脑、与电脑连接的投影仪、电子板,该电子板包括有面板,在面板的周围设置有四个相连接形成矩形的边沿,在其中相邻的两个边沿上分别设有发射器,在另外两个边沿上分别设有与发射器对应的接收器,发射器上分别设有多个红外发射管LED,在接收器设有与发射器的红外发射管LED一一相对的红外接收管,在接收器设有与发射器的红外发射管一一相对的红外接收管,在面板上还设有控制发射器和接收器工作的主控制器,该主控制器与电脑相连,所述主控制器包括有:
主控电路,控制发射器以及接收器进行工作;
扩展I/O电路,将主控电路的I/O口进行扩展;
扩展数据存储器,经扩展I/O电路储存主控电路与电脑之间互通数据;
USB接口电路,将主控电路与电脑连接。
所述发射器包括有:
发射译码电路,将扩展数据存储器内的输送来的控制信号译码后传给发射电路;
发射电路,接收到发射译码电路译码后的控制信号进行发光;
检测电路,检测发射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并将检测的结果传给扩展数据存储器,以告之主控电路。
所述接收器包括有
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来自相应的发射器的发射电路的信号;
采样电路,将从接收电路采样到信号处理后分别传给接收译码电路和误差放大电路;
接收译码电路,将信号译码后传给扩展数据存储器;
误差放大电路,将误差信号传给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对接收译码电路和误差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将信号通过USB接口电路传给电脑。
所述主控电路包括有一型号为PIC16C745的主控芯片U1,主控芯片U1的引脚⑥为启动主控芯片U1工作的控制输入端RA4,其通过开关RS232接地,同时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在电源VCC上;主控芯片U1的引脚 为扩展I/O的接入端;引脚④、⑤为控制扩展I/O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引脚 为控制第一、第二发射器工作的信号输出端RC0;引脚 为主控芯片U1与电脑互通数据的信号端,引脚 为主控芯片U1与电脑停止连接的信号端。
所述扩展I/O电路包括两片型号都为74HC573的扩展I/O芯片U2、U3,扩展I/O芯片U3的引脚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为输入端分别与主控芯片U1的引脚 连接;扩展I/O芯片U3的引脚 为扩展I/O;扩展I/O芯片U3的引脚 与主控芯片U1的引脚⑤连接;扩展I/O芯片U2的引脚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为输入端分别与主控芯片U1的引脚 连接;扩展I/O芯片U2的引脚 为扩展I/O;扩展I/O芯片U2的引脚 与主控芯片U1的引脚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亚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亚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6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涂层刀具的新型在位自然热电偶标定方法
- 下一篇:电动汽车LED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