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模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6643.2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罗之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之洪 |
主分类号: | A63H27/133 | 分类号: | A63H27/133;A63H2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模 直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玩具领域,尤指一种电动航模直升机。
背景技术
航模飞行器以其优良的趣味性、娱乐性,深受广大儿童甚至大人的喜爱。航模飞行器能够在高空平稳飞翔,灵活自如地转换方向,需要其能够克服自身重力,还需要控制准确的方向控制系统。
由于航模飞行器是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当航模飞行器在空中飞行时,就会产生作用于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各种航模飞行器就是靠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利用两个流体定理: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重于空气的航模飞行器借助获得的升力克服自身因地球引力形成的重力,就可以翱翔在蓝天上。
然而,传统的航模飞行器的方向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双桨结构,相应的需要两套组件以控制双桨旋转实现机体的飞行,并控制机体的上升下降、前进后退和左右转动。相应的航模飞行器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致使机身体积较大,机体重量较重,并且装配相对比较复杂,装配困难。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飞行平稳的单桨直升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飞行平稳的单桨直升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航模直升机,包括主体、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动力组件、旋转组件、尾翼、起落装置、外壳及各种固定件;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贯穿于所述主体的主轴、设置于所述主轴上端的T形架和设置于所述主轴中部的倾斜盘;
所述T形架顶端设有叶片夹,所述T形架的中部设有平衡杆,所述T形架的外部套有架环,所述平衡杆贯穿于所述T形架,同时以一拉杆连接叶片夹,一拉杆连接架环;
所述倾斜盘包括内盘和外盘;
所述架环的两端以拉杆连接固定于所述倾斜盘的内盘。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叶片,所述叶片固定于所述叶片夹。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平衡锤,所述平衡锤固定于所述平衡杆端部。
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电机主齿轮和电池,所述电机主齿轮固定于所述主轴,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电机主齿轮。
另一优选的,所述尾翼包括尾电机、尾传动轴、尾齿轮、尾轴和尾叶片,所述尾电机固定于所述主体,所述尾传动轴两端分别与尾齿轮和尾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尾轴与所述尾齿轮轴连接,所述尾叶片固定于所述尾轴.
优选的,所述航模直升机还包括一个舵机,所述舵机与所述倾斜盘的外盘通过拉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航模直升机还包括一个接收器,所述接受器控制所述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航模直升机,其旋转组件包括主轴、设置于所述主轴上端的T形架和设置于所述主轴中部的倾斜盘,T形架顶端设有叶片夹,叶片夹两端分别固定一片叶片。在所述T形架的中部设有平衡杆,所述T形架的外部套有架环,所述平衡杆贯穿于所述T形架,同时以一拉杆连接叶片夹,一拉杆连接架环,架环的两端以拉杆连接固定于所述倾斜盘的内盘。因此,该航模直升机只有一幅桨,即单桨结构。相应地,控制该桨的平衡杆、平衡锤、动力组件及拉杆等也减少了,因此,该航模直升机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相比双桨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桨结构的航模飞行器,其控制组件至少减少了一半,因此,真个机体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机身轻,操作时重心容易操控,不易摔裂,抗摔性能优越,飞行简单安全。
综上分析,本实用新型的单桨航模直升机具有解构简单、体积轻小、飞行平稳、操控容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航模直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区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航模直升机包括主体、动力组件、旋转组件3、尾翼、起落装置、外壳6和各种固定件。所述主体用于承接固定各部件,有效稳定机身。所述主体设有一个主体架11,所述主体架11用于承接和放置其它部件。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21、电机主齿轮22和电池23,所述电机21设置于所述主体架11,所述电机21带动所述电机主齿轮22,所述电机主齿轮22固定主轴31,所述电池23提供电机21工作的能量。当接上电池,接收旋转指令时,电机21的转动使其电机主齿轮22同时转动,通过电机主齿轮22同时带动主轴31转动,从而实现整个旋转机构同时旋转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之洪,未经罗之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6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桶型脚踏环保垃圾桶
- 下一篇:一种SC/LC转接型陶瓷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