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渗漏、气泡药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7501.8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446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邓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必华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漏 气泡 药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煎药器具,尤其是一种防渗漏、气泡药罐。
背景技术
由于在煎药过程中,药渣会膨胀漂浮,且药水容易溢出渗漏,造成药物的浪费;现有的药罐由罐体和罐盖组成,其未能防止煎药过程中药水外溢,为了解决现有药罐煎药溢出的问题,人们在药物煮沸后揭开罐盖来对付溢出,这样做未能完全阻止溢出,反而增加了药物挥发耗散机会,影响药物疗效,还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药物渗漏,防止气泡的防渗漏、气泡药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渗漏、气泡药罐包括罐体和罐盖,在罐体的罐口上固定有环行凹槽体,在所述罐体内设有带通孔的防护板,该防护板通过压杆与环行凹槽体扣接,在所述凹槽体的凹槽底部设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凹槽体的凹槽为V字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罐体的罐口上设有环行凹槽体,在所述罐体内设有带通孔的防护板,该防护板通过压杆与环行凹槽体扣接,在所述凹槽体的凹槽底部设有多个透气孔,防护板可有效控制药渣膨胀漂浮,气泡的上浮,避免了药水的外溢,另外通过罐口处的环形凹槽体,其有两个倾斜面,并在凹槽底部设置多个透气孔,穿过防护板的气泡通过透气孔与空气接触挥发,从而降低了药水渗漏系数,未挥发和新产生的气泡上窜到斜面顶部的下表面,因其表面为倾斜面,不存在气泡、药水的立足点,气体、气泡夹带的水蒸汽沿斜面落回罐体内,沿罐盖边沿溢出的气泡与空气混合后产生水分子,较小的水分子随空气飘流消失,比较大的水分子成为水球因自重下落到凹槽体的凹槽内,并由凹槽底部的透气孔流入罐体内,因此可有效防止药物渗漏、减少气泡挥发,保证药物疗效,避免了煎药时需要专人看管,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合电磁炉使用状态图。
图中:1罐体,2罐盖,3凹槽体,31透气孔,4防护板,41通孔,5压杆,6电磁炉。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渗漏、气泡药罐包括罐体1和罐盖2,在罐体1的罐口上设有环行凹槽体3,环行凹槽体3与罐体1密封连接,在所述罐体1内设有带通孔41的防护板4,该防护板4通过压杆5与环行凹槽体3扣接,在所述凹槽体3的凹槽底部设有多个透气孔31。上述凹槽体3的凹槽为V字型,通过防护板3结构可有效控制药渣膨胀漂浮,气泡的上浮,避免了药水的外溢,另外通过罐口处的环形凹槽21,其具有两个倾斜面,并在凹槽底部设置多个透气孔31,穿过防护板4的气泡通过透气孔31与空气接触挥发,从而降低了药水渗漏系数,未挥发和新产生的气泡上窜到斜面顶部的下表面,因其表面为倾斜面,不存在气泡、药水的立足点,气体、气泡夹带的水蒸汽沿斜面落回罐体1内,沿罐盖2边沿溢出的气泡与空气混合后产生水分子,较小的水分子随空气飘流消失,比较大的水分子成为水球自重下落到凹槽体3的凹槽内,并由凹槽底部的透气孔31流入罐体1内,因此可有效防止药物渗漏、减少气泡挥发,保证药物疗效,避免了煎药时需要专人看管,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配合本申请人设计的煎药电磁炉6一起使用,将加了中药和加好水的药罐放在电磁炉6的面板上,然后接通电源,再设置好电磁炉6的温度和时间即可,煎药时无需专人在看管,减少了煎药者的工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必华,未经邓必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7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空气中氨气浓度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脉栅相干层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