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数码汽车防盗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8278.9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511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关子坤;曾健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关子坤;曾健宁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B60R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数码 汽车 防盗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盗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防盗器大多数采用遥控式控制,将各功能编码调制在高频无线载体上发射、接收解码及进行控制。这类防盗器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容易被截码、解码及编码容量有限的缺点,导致防盗器极易被盗车分子破解,盗走车辆,防盗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采用64位注册号数据载体,通过单线接触实现数字识别和进行功能控制,不会被截码、解码,同时具有剪线报警功能,防盗安全性能极高的新型数码汽车防盗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数码汽车防盗器,包括防盗器主机电路与防盗器报警电路,其特点在于所述防盗器主机电路包括主机电源电路、单片机IC1、主机线路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主机电源电路主要由二极管D1、电阻R1、稳压管HT7150A、电感L1构成,该电路从汽车主电池接入+12V电压,经二极管D1整流,电阻R1降压后,输入稳压管HT7150A稳压,再输经电感L1为系统提供5V的稳定电压;
所述主机线路检测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1、Q2、数码匙碰卡座TM1、继电器开关RY1、RY2、RY3构成,其中三极管Q1为汽车匙的ACC电压检测,并将ACC电压的状态输出至单片机IC1的第4引脚;所述三极管Q2通过其基极从单片机IC1的第5引脚获得控制电信号,进而由其集电极控制继电器开关RY1、RY2、RY3的闭合与断开,再由继电器开关RY2、RY3输出至电路中设有的控制连接端A1-B1、A2-B2控制汽车的控制线路;
所述数码匙碰卡座TM1输出至单片机IC1的第6引脚,以将数码匙碰卡的注册号通过数码匙碰卡座TM1输入至单片机IC1,与单片机IC1内的注册码核对。
上述防盗器报警电路包括报警电源电路、单片机IC2、信号检测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其中
所述报警电源电路主要由二极管D3、电阻R2、稳压管HT7150A、电感L1、备用电池BATTERY构成,该电路从汽车主电池接入+12V电压,经二极管D3整流,电阻R2降压后,输入稳压管HT7150A稳压,再输经电感L1为系统提供5V的稳定电压;接入+12V电压串接一电阻R1后为备用电池BATTERY充电;
所述信号检测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3与三极管Q4构成,其中三极管Q3为汽车匙的ACC电压检测,并将ACC电压的状态输出至单片机IC2的第2引脚;所述三极管Q4从汽车主电池接入+12V电压,并将取得电信反馈至单片机IC2的第4引脚;
所述声光报警电路主要由三极管Q5、Q6、继电器开关RY4、RY5构成,其中三极管Q5的基极从单片机IC2的第7引脚获得控制电信号,并经其集电极反馈给继电器开关RY4,由继电器开关RY4接通或断开的报警灯;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从单片机IC2的第6引脚获得控制电信号,并经其集电极反馈给继电器开关RY5,由继电器开关RY5接通或断开发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采用64位注册号数据载体,通过数码匙碰卡座TM1与数码匙碰卡的单线接触实现数字识别和进行功能控制,注册码容量大,不会被截码、解码,同时具有剪线报警功能,防盗安全性能极高。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汽车防盗器所存在的容易被截码、解码及编码容量有限的缺点致使其极易被盗车分子破解,盗走车辆,防盗安全性差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器主机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器报警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数码汽车防盗器,主要包括防盗器主机电路与防盗器报警电路两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防盗器主机电路又主要包括主机电源电路、单片机IC1、主机线路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主机电源电路主要由二极管D1、电阻R1、稳压管HT7150A、电感L1构成,该电路从汽车主电池接入+12V电压,经二极管D1整流,电阻R1降压后,输入稳压管HT7150A稳压,再输经电感L1为系统提供5V的稳定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关子坤;曾健宁,未经关子坤;曾健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82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伺服压力机的定位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