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合结构及应用此结构的鞋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8808.X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3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庆芬 |
主分类号: | A43B23/00 | 分类号: | A43B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的配件,尤其是组装在鞋上供更换鞋面或鞋跟带的扣具的开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拖鞋,鞋面永久的固接在大底表面,如果是凉鞋,其后方的鞋跟带夜视固定在鞋子大底后跟位置,一般人在购买之后,只要鞋子任何部位毁坏的话,整双鞋子都不能再使用了。市面上有了可以活动拆组鞋面或鞋跟带的拖鞋或凉鞋,但是其鞋面或鞋跟带与大底连接部位,大都显露在鞋子外面影响鞋子美观。在专利号为02215006.4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开放固定结构,不过该结构是埋设在鞋底内的,在鞋底侧面按压控制结构开合,使用不是很方便,且出现故障后不易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组装在鞋上供更换鞋面或鞋跟带的扣具的开合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合结构,包括一公扣及一扣座,所述公扣至少设有一嵌齿,能够套入扣座的插接孔,并籍该插接孔内一挡体而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体为一弹性片,挡体顶部与插接孔内部一侧连接,挡体与插接孔内部另一侧之间留有供公扣嵌入的空隙;挡体表面设有齿,可抵卡该共扣的嵌齿。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挡体底部伸出扣座,作为控制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扣座底部面板为可拆卸的活动板。
一种上述开合结构的鞋,包括鞋底,以及鞋面或鞋跟带,其特征在于,鞋底侧面设有所述开合结构的扣座,鞋面或鞋跟带上设有所述开合结构的公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开合结构嵌设在鞋底,既不会因露出在外影响美观,也不会因为埋设在大底内导致使用不便;开合结构的控制部设置在扣座的底部之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合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合结构公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合结构挡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合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开合结构包括公扣1及扣座2,公扣为L形,一端为连接部3,连接在鞋面或鞋跟带上,另一端为插接部4,可插接在扣座2内,插接部表面设有嵌齿5。扣座嵌在鞋底侧面,为一中间镂空的方块,镂空的部分作为插接孔6,插接孔底部,设有一活动盖板7,可以从扣座上拆下;在插接孔内一侧,连接有一弹性片作为挡体8,挡体只有顶端与插接孔内壁的一侧连接,挡体与插接孔内部另一侧之间留有供公扣嵌入的空隙。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挡体会绕与插接孔的连接部运动,使挡体与插接孔之间的空隙大小发生变化。挡体表面设有齿9。
扣合时,将公扣的插接部通过挡体与插接孔内壁的空隙插入扣座的插接孔中,插接部与挡体接触后,挡体弹性片下部受力被挤压,其与插接孔内壁间的空隙增大,使公扣得以插入。公扣完全插入扣座后,挡体由于弹性作用,压住公扣,挡体表面的齿与公扣上的嵌齿咬合,将公扣卡接在插接孔内。挡体底端为一突出的控制部10,控制部从扣座的底部盖板伸出。
当要将鞋面或鞋跟带从鞋大底拆下时,可扳动挡体的控制部,挡体下部受力向后移动,其与插接孔间的空隙增大,齿与嵌齿之间不再咬合,只要向外拉动公扣,即可使公扣与扣座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庆芬,未经刘庆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88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浮沉降装置
- 下一篇: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用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