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作发泡板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9266.8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6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马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彬 |
主分类号: | B29C44/58 | 分类号: | B29C44/58;B29L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3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发泡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制作发泡板的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发泡板101,发泡板101的两面中央区域为平面,发泡板101的四边边缘部分是光滑的,其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小。这种发泡板101是通过模具生产的,如图2所示,模具一般包括上模201和下模202,上模201和下模202根据发泡板101的外形,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模腔203,发泡板101的制作过程主要是:上模201和下模202合模后,开始向模具内注入发泡材料,填充完毕后,静置成型后便可以开模,取出产品。发泡板101在成型过程中,因为要求发泡板101四边边缘的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小,由于模具的限制,中间多余的发泡材料会挤向边缘,使边缘的厚度不均匀,很难保证边缘的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小,影响产品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制作发泡板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作发泡板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有模腔,所述上模和下模的模腔均包括中央区域和斜坡区域,所述斜坡区域与中央区域之间的夹角是逐渐增大的,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斜坡区域之间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的截面为长方形、三角形或半圆形。
所述中央区域设置有凹刻的图案。
所述下模设置有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在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斜坡区域之间设置有凹槽,在发泡过程中,多余的发泡材料首先会渗入凹槽中,而不会直接挤入发泡板的边缘,这样可以保证做出的发泡板的边缘的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变小,厚度均匀,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发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制作现有发泡板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出的发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3、4、5,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其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分别设置有模腔3,所述上模1和下模2的模腔3均包括中央区域3a和斜坡区域3b,所述斜坡区域3b与所述中央区域3a之间的夹角是逐渐增大的,所述中央区域3a和所述斜坡区域3b之间设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截面为长方形、三角形或半圆形,并且,所述凹槽4有足够的深度,确保原料不会越过凹槽4发生外溢.
根据制作产品的需要,可以在所述中央区域3a设置凹刻的图案,图案的样式不受限制。
所述下模2设置有支撑脚5。
图6所示的发泡板6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出来的。
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彬,未经林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