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式简易立体停车轨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59458.9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4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在行;骆兆强;陈敬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在行;骆兆强;陈敬森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式 简易 立体 停车 轨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立体停车场的液压式简易立体停车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车辆的数量与日俱增,但受土地的制约,车辆停泊位短缺的矛盾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车辆停泊位短缺的问题,人们设计了各类结构的立体停车设备。目前,立体停车设备多由水平道轨、移动底座箱、立柱和升降台板等构成,从而极大地解决了车辆停泊位短缺的问题。但是,目前的立体停车设备是采用24Kg轻轨作道轨以及移动底座箱的车轮在轻轨外侧,停车机因轮压大,因此容易出现轴承损坏的故障和行走车轮打滑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平稳、不打滑、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的液压式简易立体停车轨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式简易立体停车轨道装置,包括停车机、行走机构和液压站;停车机包括移动底座箱及设置在移动底座箱上方的立柱,移动底座箱通过一转套与立柱连接,在移动底座箱内设有用于驱动转套的水平旋转驱动装置而使转套、立柱、水平旋转驱动装置配合形成立柱90度摇动机构,在立柱内设有台板导轮组、升降液压缸、链轮链条增大行程装置和升降驱动装置以及在立柱外侧设有升降台板,升降液压缸与转套连接,台板导轮组与升降台板连接,升降液压缸经链轮链条增大行程装置后驱动台板导轮组而形成台板升降机构;行走机构由行走驱动装置、移动车轮组和道轨组成,移动车轮组设在移动底座箱的底部;所述道轨为一对槽形道轨,该对槽形道轨是由槽钢或工字钢或角钢或钢板型材制成或通过金属铆焊制而成,该对槽形道轨的槽形开口相向,移动车轮组镶含在槽形道轨内侧并在行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使停车机沿着槽形道轨作水平往复移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其还包括设置在移动底座箱内的双摇杆机构,该双摇杆机构由转套、连杆、摇杆和液压缸组成,连杆通过摇杆和液压缸铰接,连杆还与转套铰接。
所述的台板导轮组位于立柱内的前侧,升降液压缸位于立柱内的后侧,升降液压缸经链轮链条增大行程装置的链轮和链条组后驱动台板导轮组,台板导轮组通过螺栓与升降台板连接。
所述立柱是由立柱槽钢铆焊成形的管状体,台板导轮组的车轮在立柱槽钢的槽内上下滚动,以及升降液压缸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槽钢上。
所述的移动底座箱设有固定外套,转套与固定外套轴承连接。
所述移动车轮组由钩轮和悬臂半轴组成,移动车轮组的钩轮镶含在槽形道轨内侧,移动车轮组通过钩轮在行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使停车机沿着槽形道轨作水平往复移动。
所述停车机为若干台,液压站为一台并且其设在各停车机外面,该液压站通过液压管道或者液压软管分别和各停车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故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道轨为槽形道轨,移动车轮组镶含在槽形道轨内侧并在行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使停车机沿着槽形道轨作水平往复移动,即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槽形道轨和移动车轮组相组合的结构,其避免像传统技术那样因停车机轮压大而导致轴承容易损坏和行走车轮打滑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轮压小,其移动平稳、行走不打滑、故障率低并且提高了使用寿命;
2)、双摇杆机构可实现立柱无心轴的90度的旋转摆动动作,立柱90度摇动机构和台板升降机构充分利用液压工艺的特点,配合双摇杆机构、升降液压缸和链轮链条增大行程装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装机零件少,装机功率低,工作可靠性高,停车安全自锁性好,维修简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台液压站为多台停车机提供动力,其避免像传统技术那样需要每台停车机带一台液压站而导致其制造成本高等问题;
4)、另外,本实用新型工作安全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升降和转动平稳。
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1;
图2是图1所示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2;以及
图5是图4所示的K-K向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在行;骆兆强;陈敬森,未经朱在行;骆兆强;陈敬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收缩膜包装纤维
- 下一篇:一种无人工工位包装物料生产线用自动存储下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