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排线和软排线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9526.1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0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17;H01B7/40;H01B11/00;H01R11/32;H01R12/24;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线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排线和软排线组合,尤指一种具有遮蔽功能的软排线和软排线组合。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电子电路或结构中,受限于空间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其电路板或构件的规划有时难以保持一体完整,而常有分割成不同区域的电路板或者构件,以便组装,此时就需要各种讯号线加以衔接,而软排线(例如FPC排线)具有节约空间,组装便利的特点,近年来逐渐广受各种小体积的精密电子装置普遍应用,但其应用上,仍需要克服电磁波相互干扰。
习用软排线针对预防电磁波干扰的结构,一般是于所述软排线表面通过包覆一网状编织层,然后再将所述网状编织层与一软排线连接器设置的一金属壳体焊接在一起,并将所述金属壳体与一板端连接器设置的遮蔽壳体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所述网状编织层接地。通过所述网状编织层的磁屏特性,达到遮蔽电磁波干扰的效果。
但是,习用结构仍然存在缺失:
1.习用技术利用所述网状编织层达到屏蔽效果,由于所述网状编织层表面具有孔隙,对于所述电磁波低频隔绝作用差,且由于其柔软性差,影响所述软排线的挠曲度。
2.为了使得所述网状编织层接地,所述软排线连接器必须设置一金属壳体,因而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软排线,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所作的改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设置用来接地的金属壳体从而降低成本的软排线和软排线组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软排线包括:多条导电线路,所述多条导电线路包括一接地线路与至少一信号线路;一包覆所述多条导电线路的内绝缘层,其设有一使所述接地线路部分裸露的通孔;一设置在所述内绝缘层的外表面并延伸至所述通孔内的屏蔽层,其与所述裸露的接地线路导接;以及一覆盖所述屏蔽层外的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软排线的又一实施例,本创作软排线包括:多条导电线路;一包覆所述多条导电线路的内绝缘;一覆盖在所述内绝缘层的的外表面的屏蔽层,;以及一覆盖所述屏蔽层的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设置一使所述屏蔽层部分裸露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软排线的另一实施例,本创作软排线组合包括:一对接连接器,其设有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具有至少一弹片;以及一软排线,包括多条导电线路,所述多条导电线路的外围包覆一内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的外围包覆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外围包覆一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设有一使所述屏蔽层部分裸露的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弹片相对应,以在组装后所述弹片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屏蔽层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屏蔽层可以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接地线连接,或者所述屏蔽层通过所述穿孔直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所述弹片导接,皆可以将所述屏蔽层接地,与现有技术相比,省略一将所述网状编织层接地的所述金属壳体,因此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软排线与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软排线与对接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1所示软排线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所示软排线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沿A-A方向的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软排线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所示软排线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软排线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6所示沿C-C方向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标号:
软排线 1 导电线路 11 信号线路 111 接地线路 112
内绝缘层 12 通孔 121 屏蔽层 13 外绝缘层 14
穿孔 141 对接连接器 2 绝缘本体 21 凸起 211
导电端子 22 接地端子 221 信号端子 222 遮蔽壳体 23
侧边 231 上表面 232 接地片 233 凹槽 234
挡止部 235 凸肋 236 弹片 2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软排线和软排线组合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