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锌碳电池底壳组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59745.X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01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治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南县永光电池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0;H01M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曾志洪 |
地址: | 527100广东省云浮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组装 系统 | ||
1、一种锌碳电池底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入电池主体的第一输入系统(1)、用于输入底壳的第二输入系统(2)、用于将底壳装配到电池主体上的旋转式的组装系统(3)、用于输出已装配底壳的电池主体的输出系统(4)、控制系统(5),其连接关系为:
第一输入系统(1)、第二输入系统(2)、输出系统(4)分别与组装系统(3)连接;组装系统(3)用于将进入其中的底壳冲压装配到电池主体的底部,并送至输出系统(4);控制系统(5)与第一输入系统(1)、第二输入系统(2)、组装系统(3)、输出系统(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碳电池底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系统(3)包括:主电机(30)、机架(31)、转动轴(33)、转塔(34)、空间凸轮(35)、复位块(36)、若干顶杆(37)、若干组件定位座(38)、上盖板(39),其连接关系为:
转动轴(33)固定在机架(31)上,且其下端与主电机(30)连接;转塔(34)固定连接在转动轴(33)位于机架(31)上方的部分轴段上;空间凸轮(35)、复位块(36)以转动轴为中心固定在机架上;顶杆(37)周向分布在转塔(34)上,其底端设有分别与空间凸轮(35)、复位块(36)配合的两接触部;组件定位座(38)固设在转塔(34)上,其下端与顶杆(37)的上端相对应,用于自上而下固定进入组装系统(3)的电池主体和底壳;上盖板(39)与该若干组件定位座(38)固定连接,使得组件定位座(38)更加稳固地固定在转塔(34)上,同时限制了固定在组件定位座(38)上的电池主体和底壳的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锌碳电池底壳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33)通过转动轴固定座(32)固定到机架(31)上,且:
所述主电机(30)与转动轴(33)的连接处设有一安全离合器(301);
所述机架(31)包括设有若干通孔的机面板(311)和设置在机面板(311)下方的支撑架(312);
转动轴固定座(32)为一螺固在机面板(311)通孔中的空心管套,其上端开口处设有可轴向受力的推力轴承(321),其内壁还设有滚动轴承(322);
转动轴(33)穿设在转动轴固定座(32)中,其上设有可卡在推力轴承(321)上的凸台(331)和主齿轮(332);
转塔(34)通过联结涨套(341)固定在转动轴(33)上,并周向设置有用于安装若干顶杆(37)的若干安装孔(342);
顶杆(37)通过一套筒(3700)可轴向运动地穿设在安装孔(342)中。
组件定位座(38)固接在转塔(33)上,且下端与顶杆(37)的上端相对应,其包括:电池主体定位盘(381)、底壳定位盘(382),它们通过螺钉自上而下一并螺固到转塔(33)上,电池主体定位盘(381)的位置与第一输入系统(1)的输出口位置对应,底壳定位盘(382)上设有圆环形开口,其仅对底壳进行水平定位,使得底壳恰好位于电池主体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南县永光电池机器有限公司,未经郁南县永光电池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5974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研究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快速压缩膨胀机
- 下一篇:磁栅尺托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