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焙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0530.X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8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马金燕;李漪;熊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恒威建亿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B2/00 | 分类号: | A21B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程跃华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烤装置,尤其一种电热型焙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电热型焙烤设备(如平烤炉、隧道炉、热风炉等)主要采用的是镍铬合金、钼丝、钨丝等金属材料做电热体,这些金属发热材料的电-热转换率大约是80%~85%,属于波动式的外延伸型热传送,其热量传送路线为:发热源----空气----烘烤品,因此热效率普通不足,导致设备总功率偏大,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能源;而且热量向下传递效果差,易造成烘烤产品着色均匀度不理想。此外,采用上述发热体的焙烤设备还要采取绝缘措施,增加其它材料,加大吸热量,减慢电热转换速度。上述发热体在发热过程中还存在由于自身表面氧化造成局部过热而烧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焙烤装置,解决现有焙烤设备功率大、热效率低、发热体更换频率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焙烤装置,它包括外框架、安装在外框架中的焙烤腔以及用于密封焙烤腔的门,在所述焙烤腔内设有红外辐射管。
所述红外辐射管设置在焙烤腔的其中一个腔壁上或分别设置在两个以上的腔壁上;在所述焙烤腔的上壁和下壁同时设置有红外辐射管,红外辐射管跨过焙烤腔,通过两端的安装座固定;所述红外辐射管从靠近所述的门处起由密至疏地排列。
所述红外辐射管为碳纤维红外发热管。
在所述红外辐射管的前方设置搁板;所述搁板为设有网孔的金属板或透明的非金属板。
在所述红外辐射管上设有反射罩。
在所述红外辐射管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定加强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红外辐射管来加热焙制食品,因红外辐射的渗透性强,热效率高而焙制时间缩短,因此具有节省电能、高生产效率、环保、保健、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还能使食品食感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汁原味。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广的市场推前景,并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沿红外辐射管纵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电热焙烤装置主要包括红外辐射管1、焙烤腔5、电气控制中心4、外框架7、搁板3、门9、保温隔热层2,在焙烤腔5的上壁和下壁设置有复数个红外辐射管1,焙烤盘81放置在焙烤腔5内的上、下红外辐射管之间。待焙烤食物8放置在焙烤盘81内,操作者通过人机交换器15设置各项焙烤参烤,再由电气控制中心4智能控制焙烤过程。
红外辐射管1跨过焙烤腔,通过两端的安装座16固定在焙烤腔壁上;在红外辐射管1管的中间位置布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红外辐射管固定加强块11以确保红外线管的可靠性;为使红外辐射管1的红外辐射更加集中地辐射至焙烤食品上,在各红外辐射管1处增加反射罩10,反射罩由反射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做成,如各类镀层材料、涂层材料、铝及铝合金材料、不锈钢材料等。在其他优选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的在焙烤腔5的某一个腔壁上布置红外辐射管1,或有选择性的同时在某些焙烤腔5壁上设置红外辐射管1以形成不同的布管组合;上述组合包括但不限于:(1)仅在焙烤腔的上腔壁设置红外辐射管;(2)同时在焙烤腔的上腔壁和后腔壁上布置红外辐射管,形成一种布管组合;(3)其它任何一个腔壁或两个以上腔壁组合而形成的布管组合。红外辐射管可以是碳中波红外辐射器,也可以是一种能构产生中波波段或长波波段或中波波段和长波波段红外线的红外辐射管,当然也可以是目前能效最佳的碳纤维红外发热管。红外辐射管1能够产生中波波段或长波波段或中波波段和长波波段红外线,用于提供设备在焙烤食品进程中所需的热能。
焙烤腔5主要用来提供食品焙烤空间和限定红外辐射管1的红外热辐射范围。
电气控制中心4是整套焙烤设备的大脑,利用各种电气元器件的组合,通过自动、手动的方式控制整套设设备的工作、状态检测、工作过程报告等,如焙烤温度的控制、焙烤时间的控制、连续焙烤设备的输送等。
焙烤设备外框架7主要用于承担焙烤设备各零部件的安装、放置等并保护内部零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恒威建亿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恒威建亿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05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