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经络点穴温灸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1001.1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3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平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4;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络 点穴 温灸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仪器,具体指的是一种用于穴位刺激的经络点穴温灸仪。
背景技术
利用艾草条作穴位熏疗已被广泛关注和大量推广,其通过燃烧艾条在皮肤表层的穴位、经络上作熏疗,利用燃烧中产生的药物化学作用、红外辐射以及温热刺激,达到保健兼具美容或治疗之效。
传统的熏疗方法往往是采用艾条或中草药条直接在人体穴位上方熏疗刺激,其存在诸多缺陷,包括:①.操作麻烦,难于掌控温度,因艾条或中草药条是直接与人的身体部位接近,温度不好把握,不能挨靠太近,否则烫伤皮肤,也不能离开太远,否则降低熏疗效果;②.熏疗效果差,单纯依靠艾条或中草药条的药物作用,难以最大限度发挥熏疗效果,利用率低。上述缺陷严重限制了熏疗美容的普及与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熏疗方法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利用燃烧艾草药条以加热能量石从而刺激皮肤下穴位的经络点穴温灸仪,使用该结构的温灸仪,构件简洁、设计新颖、使用简单易为、安全性佳、疗效显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经络点穴温灸仪,包括有底座、炉身、点穴仪和艾草药条,炉身内具有一镂空的燃烧室,所述炉身与底座相嵌接,艾草药条设置于底座中部的艾条固定座上,点穴仪装置于所述炉身的固定网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措施是,述中的底座呈环形构造,其包括底板以及底板中部内嵌的艾条固定座,于所述艾条固定座的中心开有固定孔,于固定孔周边开有若干个阻隔热量横向传递的隔热孔,所述艾草药条置于艾条固定座的固定孔上并延伸至炉身的燃烧室中。
所述炉身的外壁四周均布有至少一排气阀,炉身顶端口设有固定网,所述固定网通过密封圈固定密封在炉身的顶端口上。
所述点穴仪内具有一内腔,内腔内置有一弹簧,于内腔中与所述弹簧顶置地设有一能量球,该能量球通过点穴仪内腔端口处的限位圈限位固定,所述能量球放置于所述炉身的固定网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结构简便,设计合理。
2、隔热性能好,艾条固定座周边设隔热孔,促使热量径向传递,避免横向传递,不致于操作时烫伤手部,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危险性。
3、疗效显著,采用艾草药条与能量石结合,利用发热后的能量球产生红外辐射以及温热刺激,对全身穴位进行刺激,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适用范围广泛,对于头部、手足部及身体全部穴位均可适合.
4、操作便易,可控性高,能量球的加热温度易于把握。
5、造价低廉,推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点穴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炉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点穴仪,2、炉身,3、底座,4、艾草药条,5、燃烧室,6、内腔,7、弹簧,8、能量球,9、限位圈,10、排气阀,11、密封圈,12、固定网,13、底板,14、艾条固定座,15、固定孔,16、隔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经络点穴温灸仪整体设计为类似葫芦的正立形状,其主体由底座3、炉身2、点穴仪1和艾草药条4构成,炉身2内具有一镂空的燃烧室5,炉身2与底座3相嵌接,点穴仪1装置于所述炉身2的固定网上,艾草药条4置于艾条固定座的固定孔上并延伸至炉身2的燃烧室5中。
参照图2所示,点穴仪1内有一内腔6,内腔6内设有一弹簧7,处于内腔6中与弹簧7活动顶置有一能量球8,能量球8由点穴仪内腔端口处的限位圈9固定,并凸出于点穴仪内腔的端口处,置于炉身2的固定网上。本实施例中,能量球8采用火山石或玉石或是黑耀石。
参照图3所示,炉身2的外壁四周布置有上、下两排交错设置的排气阀10,每排排气阀为4个,当然也可以是2个、3个、5个或其他数量,该结构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排气阀10改变外部氧气的供给量,从而控制艾草药条4或中草药条的燃烧温度,当燃烧室5内的氧气量不足时,拔掉一些排气阀,增大氧气供给量;反之,当氧气过量时则塞上一些排气阀。炉身2的顶端口通过密封圈11固定密封有一固定网12,该固定网12用于放置点穴仪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平,未经陈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0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