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导风涡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1005.X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3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梁荣光;冯伟斌;周蓉;王惜慧;张润香;刘国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10 | 分类号: | F28F25/10;F24F1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央空调 导风涡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冷却装置壳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导风涡壳。
背景技术
传统中央空调的冷却塔没有导风涡壳,冷却塔的通风口进风处是完全对外开放的,传统中央空调的冷却塔是利用环境新风对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却热水进行冷却的(被冷却了的冷却水再回冷凝器冷却制冷剂),由于冷却塔顶部风扇的转动,冷却塔内出现负压,环境新风从冷却塔通风口进风处自由渗入,由于环境新风一般是热风,温度比较高,从而使得冷却塔冷却效率低、风机耗能大。另一方面,中央空调为保证空调空间空气的清新,不得不要设独立排风系统进行空调排风,以对空调空间进行换气。空调排风的温度比大气温度低出许多,直接排向大气是能量大损失,即使使用现有的热回收转轮处理装置进行能量回收,最后排风的温度仍比大气温度低出不少,若将此空调排风引导用于传统中央空调的冷却塔,将使中央空调实现新的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设中央空调冷却装置导风涡壳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用于可以利用回收排风冷量来提高制冷效果的中央空调冷却塔的导风涡壳。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导风涡壳,包括螺旋导风槽、入风口、调节风口和导风涡壳体;导风涡壳体是圆柱型壳体,螺旋导风槽是在导风涡壳体内表面的由下而上的螺旋上升型凹槽,入风口位于螺旋导风槽入口端口,螺旋导风槽入口端口位于螺旋导风槽的底部,螺旋导风槽出口位于导风涡壳体顶部,空调排风从入风口进入螺旋导风槽;调节风口为设置在导风涡壳体表面的一个缺口。
为进一步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述的螺旋导风槽为矩形凹槽。
所述矩形凹槽深度优选为30~50毫米,宽度为200~300毫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导风涡壳体内部的螺旋导风槽是内冲压出由下而上的螺旋上升结构,引导从入风口导入的回收的空调排风既能从空调冷却塔沿圆周方向进入,又能带动空调排风盘旋而上,使得冷量扩散均匀,冷量交换效率更高。由于排风温度比大气温度低不少,因此空调冷却塔冷却效果加强,冷却水温度可降低,从而明显增大制冷量;或降低冷却塔风机的转速,从而节电,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导风涡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表述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导风涡壳包括螺旋导风槽1、入风口3、调节风口2和导风涡壳体4。导风涡壳体4是圆柱型壳体,将现有中央空调冷却塔的空气进口围封起来;螺旋导风槽1是在导风涡壳体4内表面的由下而上的螺旋上升型凹槽;螺旋导风槽1的尺寸由冷却塔大小和中央空调排风量确定,螺旋导风槽1的凹槽优选为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深度范围是30~50毫米、宽度大致范围是200~300毫米,入风口3位于螺旋导风槽1入口端口,螺旋导风槽1入口端口位于螺旋导风槽1的底部,螺旋导风槽1出口位于导风涡壳体4顶部,空调排风从入风口3进入螺旋导风槽1,在螺旋导风槽1的引导下均匀扩散,从而与冷却水水滴充分接触进行冷量交换;调节风口2是导风涡壳体表面的一个缺口,当空调排风流量不足以供应冷却塔冷量交换要求时,可以调节空气新风从调节风口2进入冷却塔交换系统,补充冷却塔所需冷量交换风量。螺旋导风槽1是内冲压出由下而上的螺旋上升结构,引导从入风口导入的气流既能从空调冷却塔圆周方向进入,又有一种带动空调排风盘旋而上的作用;因为冷却水水滴是从上往下运动,这样空调排风向上运动符合逆流换热,螺旋上升则可以让空调排风均匀扩散,和水滴充分接触。
由于空调排风温度比大气温度低不少,因此通过导风涡壳可以让空调排风从入风口3进入冷却塔,经过螺旋导风槽1的导向作用均匀的与冷却塔中的冷却水进行冷量交换,换热后空调排风温度上升,受风压作用从冷却塔顶部离开冷却塔并进入大气,充分回收利用中央空调排风可明显增大冷却水制冷量;或降低冷却塔风机的转速从而可明显节电,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捷达莱堡通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0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钢管管端结构的测量系统
- 下一篇:煤调湿蒸汽回转干燥机的汽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