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标准机架式设备的安装耳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1014.9 | 申请日: | 200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9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樊志伟;梁少华;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佳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杨焕军 |
地址: | 51902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 机架 设备 安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将设备连接到安装机构上的安装耳板。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T19520为电子设备、安装机构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标准,厂家根据该标准生产设备及不同型号的安装机架。在实际应用中,某一种机架式设备常常会应工作环境的不同,安装在不同尺寸型号的机架上。以E1时隙MUX(设备名称)为例,该设备自身的标准尺寸为:长*宽*高=420*147*44mm,而按照标准提供的机架有宽为19in(英寸)和21in两种型号。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同一种标准机架式设备要安装到不同的两种标准尺寸的机柜或机架上,需要设计两种规格的安装耳板,成本高,容易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准机架式设备的安装耳板,可以将某一种标准机架式设备方便地安装到两种不同尺寸规格的机架上。
一种标准机架式设备的安装耳板,包括由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成90度拐角连接而成的L形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片上设有距拐角线距离为A的第一定位孔组,所述第二安装片上设有距拐角线距离为B的第二定位孔组,A>B,所述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上分别设有至少三个固定孔,所述第一安装片的固定孔与第二安装片的固定孔以所述拐角线为基准线呈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上的固定孔都为三个,每个安装片上的三个固定孔成三角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在两安装片上设置了相同结构的、用于与设备固定的固定孔,在两安装片上设置了与拐角线的距离不等、分别对应两种机柜或机架的定位孔组,因此只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向,就可以将同一种设备方便地安装到不同尺寸型号的机架上。而固定孔采用三角形分布,可以使本实用新型更稳定地与设备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与设备的一种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与设备的另一种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将E1时隙MUX(设备名称)安装在宽为19in(英寸)和21in两种型号机架有上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标准机架式设备的安装耳板。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机架式设备的安装耳板包括由第一安装片1和第二安装片2成90度圆拐角连接而成的L形安装板,第一安装片1设有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圆孔11、12、13,第二安装片2设有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圆孔21、22、23,三个圆孔11、12、13与三个圆孔21、22、23以拐角线3为基准线呈对称分布;第一安装片1还设有与拐角线3等距离A的第一定位孔组,第一定位孔组为两个腰形长孔101、102,第二安装片2还设有与拐角线3等距离B的第二定位孔组,第二定位孔组为两个腰形长孔201、202,距离A大于距离B。当然,第一定位孔组与第二定位孔组的定位孔分布结构是分别与需要装配的19in或21in的机架的连接处结构对应。
如图2所示,当需要将设备安装到19in的机柜或机架上时,用螺丝通过该安装耳板的第一安装片1上的圆孔11、12、13(图2中被遮挡),把该安装耳板固定在设备上,然后用螺丝通过该安装耳板的第二安装片2上的两个腰形长孔201、202,把该设备固定在19in的机架上。
如图3所示,当需要将设备安装到21in的机柜或机架上时,用螺丝通过该安装耳板的第二安装片2上的圆孔21、22、23(图3中被遮挡),把该安装耳板固定在设备上,然后用螺丝通过该安装耳板的第一安装片1上的两个腰形长孔101、102,把该设备固定在21in的机架上。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是,第一安装片10和第二安装片20是成90°直拐角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简单替换,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佳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佳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