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热水器低温冷凝换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1309.6 | 申请日: | 200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9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华;陈复进;刘金钊;郑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热水器 低温 冷凝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冷凝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烟气潜热的燃气热水器低温冷凝换热系统,属现有技术的改进。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热水器低温冷凝换热系统,其低温换热器一般都是采用多排管结构,即烟气依次与多排管接触换热,烟气的温度逐级降低,传热效果也逐级降低。这是因为多排管结构的低温换热器没充分考虑传热原理中的温度差别原则,也就是热量总是自动地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只有温差存在才有热量传导,并且,温差愈大,传导热量也愈大。
经过高温换热器换热后的烟气,温度范围通常在110~260℃之间,平均温度在180℃左右。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就是利用低温冷凝换热系统将平均温度在180℃左右的烟气迅速降至烟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以实现利用烟气的潜热加热热水。180℃左右的烟气相对于没有经过换热前的高温烟气的传热效果,已是很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节能省材的燃气热水器低温冷凝换热系统,使烟气温度能迅速降低至烟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将烟气中的潜热迅速释放,提高系统的换热效果。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隔热腔、低温换热器,密封隔热腔的下部设烟气进口,上部设烟气出口;低温换热器由换热水管及其外围的换热翅片构成,且低温换热器位于密封隔热腔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换热器中的换热水管为单排多管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单排多管结构为单根换热水管曲折而成,构成有多段换热水管位于换热翅片之中同一平面内并列的结构。
为了方便安装使用,使换热水管在同侧进、出水,所述单排多管结构中换热水管的段数为偶数段。如四管、六管、八管等。以四管结构为最佳。
为了保证烟气顺利穿过低温换热器且增大烟气与低温换热器的接触面积,低温换热器安装面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倾角。
上述其密封隔热腔的最大内腔通道截面面积大小,等于或稍大于低温换热器的最大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单排多管的换热器结构,增大低温换热器最先与烟气接触的面积,烟气一次性与多管接触换热,换热效率高,烟气温度能迅速降低至烟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将烟气中的潜热迅速释放,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低温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烟气流动方向。
图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无关的其它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密封隔热腔1、低温换热器2,密封隔热腔1的下部设烟气进口12,上部的顶端设置有烟气出口13,底部还设有冷凝水排出口14;低温换热器2由换热水管21及其外围的换热翅片22构成,换热翅片22与换热水管21接触,整个低温换热器2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倾角安装于密封隔热腔1之中。低温换热器2中的换热水管21为单根换热水管曲折而成,构成有多段换热水管位于换热翅片之中同一平面内并列的结构,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安装使用,使换热水管21在同侧进、出水,即换热水管21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位于同侧,所述换热水管21的曲折段数为偶数段。如四管、六管、八管等。考虑到整体体积的大小与换热效果,以四管结构为最佳。为充分利用密封隔热腔1的空间实现尽可能大的换热面积,其密封隔热腔1的最大内腔通道截面面积大小,等于或稍大于低温换热器2的最大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如图1中箭头所示,经过高温换热器换热后的烟气,从本实用新型的烟气进口12进入,烟气直接与低温换热器2进行换热,然后,直接从本实用新型的烟气出口13排出,换热过程中,低温换热器2上产生的冷凝水从密封隔热腔1底部的冷凝水排出口14排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低温冷凝换热系统中的低温换热器2采用单排多管的结构,烟气通过低温换热器2的时间极短,换热效率高,烟气温度能迅速降低至烟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将烟气中的潜热迅速释放,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而且对烟气的排放顺畅及冷凝水的滴落也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变电防误接地隔离开关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热水器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