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纫机电机轴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1936.X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健虹 |
主分类号: | D05B69/30 | 分类号: | D05B6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电机 轴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缝纫机电机轴套。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缝纫机电机内都具有用于支承平板轴的轴套,该轴套除了支承平板轴外,还可以用于控制平板轴的动作,但现有的轴套结构复杂,且不能更好地实现控制平板轴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电机轴套,该种缝纫机电机轴套结构简单,能很好实现支承、控制平板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缝纫机电机轴套,其特征是: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轴孔,主体外表面设有用于放置控制拉杆一部分的拔孔。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所述拔孔为圆形、长方形或椭圆形。其中圆形的更利于制造。
所述轴孔的截面为圆形、长方形或椭圆形。其中圆形的更利于制造。
所述主体为圆柱形,轴孔与主体同轴。其中圆形的更利于制造。主体至少一个端部表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可以用于储润滑油,利于主体的滑动。
所述轴孔的的两端设有安装轴承的轴承座。轴承座可以用于安装轴承,可以更好支承平板轴,使平板轴与轴孔间工作时更顺畅,少磨损。
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一方面,主体的最外面的用于接触的表面积减少了,减少了电机主体支承轴套的表面积,可以减少主体的外表面受到的摩擦。
所述拔孔设于所述的向内凹进的凹槽内。
所述拔孔和轴孔连通。
所述主体为圆柱形,其外径C,C为43±5mm,其长度f,f为65±5mm;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中部设有向内凹进的环形凹槽,凹槽处的外径d,d为39±5mm;凹槽的侧壁与主体最近端的距离e,e为16±3mm;所述拔孔设于所述的向内凹进的凹槽内,拔孔直径g,g为15±5mm;拔孔中心到主体最近端的距离a,a为24±5mm。
所述轴孔的截面为圆形,其外径k,k为27±5mm,其轴线与主体的轴线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轴孔的的两端设有安装轴承的轴承座,轴承座内径j,j为35±1mm,轴承座宽度h,h为11±3mm;主体两端部表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直径u,u为41±2mm,环形槽的槽宽v,v为5±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电机轴套,主体内设有轴孔,主体外表面设有用于放置控制拉杆一部分的拔孔,使用时平板轴的轴放置于轴孔,轴孔支承平板轴,拔孔用于放置拉杆一部分,实现支承、控制平板轴的功能,且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缝纫机电机轴套示意图。
图2是图1的L-L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缝纫机电机轴套,包括主体1,主体1内设有轴孔4,主体外表面设有用于放置控制拉杆一部分的拔孔3。所述主体为圆柱形,其外径C,C为43±5mm,其长度f,f为65±5mm;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中部设有向内凹进的环形凹槽2,凹槽2处的外径d,d为39±5mm;凹槽的侧壁与主体最近端的距离e,e为16±3mm;所述拔孔设于所述的向内凹进的凹槽内,拔孔直径g,g为15±5mm;拔孔中心到主体最近端的距离a,a为24±5mm。
所述轴孔的截面为圆形,其外径k,k为27±5mm,其轴线与主体的轴线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轴孔的的两端设有安装轴承的轴承座,轴承座内径j,j为35±1mm,轴承座宽度h,h为11±3mm;主体两端部表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槽底直径u,u为41±2mm,环形槽的槽宽v,v为5±5mm。
又一实施例:其特点为,所述拔孔为圆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又一实施例:其特点为,所述轴孔的截面为圆形、长方形或椭圆形。
又一实施例:其特点为,所述主体为圆柱形。
又一实施例:其特点为,所述轴孔的的两端设有安装轴承的轴承座。
又一实施例:其特点为,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
又一实施例:其特点为,所述拔孔设于所述的向内凹进的凹槽内。
又一实施例:其特点为,所述拔孔和轴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举例子为限,其范围包括其它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实现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健虹,未经李健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1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束集成帘式膜过滤器
- 下一篇:过滤器的滤膜结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