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FFC高频传输线的EMI遮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2149.7 | 申请日: | 200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2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松华;吴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禾惠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fc 高频 传输线 emi 遮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性排线的结构。
背景技术
FFC英文全称是:Flexible Flat Cable,即柔性扁平电缆,它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易解决电磁屏蔽(EMI)等优点。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
传统FFC线由PET胶膜+扁平铜线+PET胶膜+PET加强板组成(如图1所示)。此传统的制造结构方式,对于FFC软性排线的EMI(电磁干扰)与特性阻抗控制方面需要在PET表层加贴各种电子辅助材料,使之能够达电子产品所需求的电气性能。此结构方式属于分段加工作业方式,能效功能低、加工成本较高。由于传统的FFC控制EMI与特性阻抗加工方式受FFC本身组成材料PET与EMI材料绝缘介电系数不同影响,难以形成线材与信号发射源的阻抗匹配,因此传统作业方式不利于产品的大批、大范围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EMI一体化材料控制FFC高频传输线特性阻抗。去除FFC线材本身由于PET胶膜与EMI绝缘材料介电系数不匹配而难以达到产品性能要求的问题,并提高生产效能,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FFC高频传输线的EMI遮蔽结构,为层状结构,自上而下依次由PI(聚酰亚胺)层、铝箔层、热熔胶层、PET(聚酯薄膜)层、热熔胶层构成;所述遮蔽结构构成FFC线成品的上半部分。
所述遮蔽结构下表面压设有扁平铜线导体,扁平铜线导体下表面设有PET绝缘膜和PET加强板,构成FFC线成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新型的产品中使用一体化控制材料取代FFC原有的PET上绝缘膜,将EMI材料与FFC组成一个整体单一的结构,在高频传输线的使用时就不再需要在FFC产品表层加贴其他材料进行控制特性阻抗;2.使用单一的PET膜既作为铜线与EMI材料的绝缘层又作为控制特性阻抗绝缘介质材料。使工作绝缘层有统一的绝缘介电系数便于达到产品的阻抗匹配要求;3.在控制不同的产品阻抗匹配要求时,只需要采用改变工作层中绝缘介质材料即PET膜厚度或层数的方式,以及改变铝箔厚度或使用其他金属材料的方式,去控制或达到阻抗匹配所需求的特性阻抗。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FFC线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FFC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FFC线结构参见图2,中间是扁平铜导线1,其上表面以PET膜2为EMI材料的绝缘介质材料,用热熔胶3将铝箔4与PET膜2相结合,再在PET膜2底部以涂布形式涂一层热熔胶5使之成为一体化材料特性阻抗控制材料工作层半成品。再将铝箔上层以热熔胶水之形式贴一层PI绝缘胶6膜与铝箔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体化材料绝缘表面层。
在扁平铜导线1的下表面,由PET加强板7和下PET绝缘8一起构成了FFC线的下半部分。
在该FFC线结构中,采用了一体化的控制材料代替了传统的FFC中的上PET绝缘胶膜,此种材料不仅使产品更容易达到电子行业中高频信号传输的要求,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很好的满足3C的需求,并让我司的一体化FFC产品更具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禾惠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禾惠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2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柱瓷套
- 下一篇:一种带有加强芯的分屏蔽综合控制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