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精确调控pH值的生物防腐保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3593.0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846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菊芳;曾乐平;王慧;罗学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1/00 | 分类号: | A01N1/00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胡 奕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调控 ph 生物 防腐 保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防腐技术,尤其涉及液体浸泡防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标本保存的方法主要有:液体浸泡、干化制成木乃伊、塑化、蜡化等保存方法。其中以防腐液浸泡静置保存法因具有操作简单,短时间保存效果良好而备受广大学者的喜爱。常用的防腐液是以福尔马林(甲醛)为代表的混合液。
研究发现,甲醛防腐液的pH值会随着保存液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下降或上升,即使是在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中保存液各个局部特别是尸体标本体内各腔隙微环境之间仍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而保存液pH值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组织结构的改变,如骨组织中钙离子的析出,细胞蛋白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会发生化学降解。在防腐液浸泡静置保存过程中,保存液处于一个相对静置的状态中,尸体标本局部出现的骨组织脱钙和蛋白质降解导致部分微环境的渗透压高于周围环境,在离子的自由扩散均衡过程之前,局部的渗透压升高会进一步导致该环境中组织细胞结构的破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了标本局部的消亡,最终导致保存液渗透压的整体升高、pH值的变化,这种不利的保存环境加速了尸体标本的整体消亡。
因而如何防止因保存液渗透压与pH值变化导致的尸体标本的组织细胞的破裂及化学成分的分解,如蛋白质降解与骨组织脱钙等,已成为一个制约液体浸泡生物标本长久保存的技术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液体浸泡生物标本时保存液的pH值变化不定、难以有效控制,从而影响生物标本保存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能精确调控pH值的生物保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在现有的标本保存箱上增加pH值调控装置,即将酸液储罐、碱液储罐的出液管均通过计量泵通入到一个调控搅拌箱,调控搅拌箱中设置一个pH探头,pH探头连接pH控制器,pH控制器电连接计量泵;调控搅拌箱通过缓冲箱与标本保存箱形成环路连通;缓冲箱向标本保存箱的出液口处连接有恒流泵,恒流泵电连接pH控制器。
为使pH值控制更为灵敏精确,可以在pH探头与到pH控制器之间设置一个信号放大器,将pH探头采集的pH微小变化的信号放大后传导给pH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中,如果将缓冲箱设置多个出入口与多个标本保存箱相连通,就能实现对多个标本保存箱的pH值进行调控。
与现有的尸体标本静置浸泡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自动化监测与调控生物保存液的pH值,实现了保存液pH值的高度均一性和可控性,使标本防腐保存液的温度、离子浓度与pH值始终处于高度均一性的状态,克服了静置浸泡保存时pH值不均一、不可控而导致的标本分子结构的破坏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构建了尸体标本与外界环境动态协调的时空保存新模式,稳定了尸体标本的微结构,实现了分子水平的保存。本新型装置操作简单,在整体防腐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生物标本的分子水平的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酸液罐17、碱液罐16、调控搅拌箱6、缓冲箱5和标本保存箱1组成。酸液储罐17、碱液储罐16的出液管分别通过LMI计量泵12和13通入到一个调控搅拌箱6,调控搅拌箱6中设置一个pH探头,pH探头通过信号放大器10连接pH控制器11,pH值放大信号通过线路输入到pH控制器11。pH控制器11分别电连接酸液储罐和碱液储罐上方的LMI计量泵12和13。
调控搅拌箱6内安装搅拌器7,调控搅拌箱6通过出液管与进液管与缓冲箱5连通,缓冲箱5又通过出液管与进液管与标本保存箱1连通,即调控搅拌箱6通过缓冲箱5与标本保存箱1形成环路连通。设置缓冲箱5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防腐保存液温度、离子浓度与液体扩散速度的均一性。为了减少调控搅拌箱6因搅拌而产生的压力的变化,还可以在调控搅拌箱6上设置一个稳压器9。
缓冲箱5向标本保存箱的出液管处连接有调控阀4,调控阀4包含一个可调控流速的恒流泵和一个pH控制器信号接收器。当防腐保存液的pH值需要调节时,pH控制器向调控阀4中的恒流泵发出指令,开启恒流泵;当调节完成后,关闭恒流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3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腔矿用隔爆型照明综保外壳
- 下一篇:一种微感应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