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用灌装头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4213.5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097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阳波;唐岳;李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04 | 分类号: | B65B3/04;B65B39/06;B65B39/1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 洪 |
地址: | 4106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生产线 灌装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医药包装设备领域,特指一种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用灌装头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在制袋后需要将药液灌装入软袋中,在灌装时要求灌装嘴对软袋的接口部位进行密封,防止在灌装时药液从接口处冒出来,灌装嘴对软袋的接口部位进行密封及灌装管路在位清洗、在位消毒时,灌装嘴需要有一个升降的动作。以往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实现灌装嘴的升降动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一个较长行程的气缸带动一块灌装头安装板进行升降,该灌装头安装板上装有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灌装头,该种方式虽然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是多个灌装头安装在一块板上,由于加工精度及包装材料的误差容易造成灌装头与接口的密封不一致而导致灌装时冒液,同时因为一个汽缸的行程比较长,灌装头的运动幅度也就较大,也容易造成灌装软管的损坏;另一种方式为两个气缸组合在一起,每两个气缸带动一个灌装头进行升降,这种方式相对于第一种方式对零部件及包装材料(接口)的精度要求较低,密封效果也较好,但该种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成本高,特别在灌装头数量比较多时其成本劣势更是突出,因此也不是一种理想的灌装头升降装置。该两种方式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由于是采用气缸控制灌装头升降,气缸的加速度不好控制,其加速度比较大,冲击力也就比较大,也容易造成震动,当灌装头进行升降动作时容易造成药液从灌装头滴出来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不容易损坏、成本低、使用可靠的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用灌装头升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用灌装头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机构、摆臂、升降滑轴以及灌装头,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摆臂相连,所述升降滑轴套设于升降座上,升降滑轴的上端设有灌装头,升降滑轴的下端通过连杆与摆臂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升降滑轴的下端与一升降板相连,升降板与摆臂相连。
所述升降滑轴的下端通过弹簧与升降板柔性相连。
所述升降滑轴与一升降导向机构相连,所述升降导向机构包括升降导向板,所述升降导向板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滑轴底端,另一端滑套于相邻的升降滑轴上。
所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或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采用一个伺服电机来驱动摆动臂,摆动臂通过连杆带动灌装头来升降,由于取消了气缸所以不存在气缸的加速度不好控制和多气缸时成本高的问题;由于采用每一个灌装头设计一柔性装置,使得每个灌装头的适应性好,能够做到可靠密封。采用该种结构后,使得灌装头升降装置结构简单、密封可靠、成本低、灌装头不容易滴液、使用可靠,从而达到改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灌装头 2、软袋接口
3、灌装头固定板 4、升降座
5、升降滑轴 6、升降板
7、弹簧 8、连杆
9、摆臂 10、驱动机构安装座
11、驱动机构 12、机架
13、升降导向板 14、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42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钢丝放线装置
- 下一篇:小型无人飞机上的航拍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