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5147.3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074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云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7/18 | 分类号: | D03D47/18;D03D49/06;D03D49/10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大盛 |
地址: | 415001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挠性剑杆 织机 双侧剑杆 送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棉纺的挠性剑杆织机中由于蜗轮齿的磨损,常造成送经不均匀,布面风格不好,纱线跳动剧烈,容易影响织布的质量,而且也要增加帮结工和移机工的劳动强度,增大了机物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棉纺挠性剑杆织机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
一种用于棉纺的挠性剑杆织机的双侧剑杆送经装置,包括曲柄凸轮机构,棘轮传动机构,棘轮调节机构,调整手轮,蜗轮,蜗杆,传动齿轮,径轴齿轮,径轴,传动轴,送经蜗轮箱,送经齿轮箱和中间齿轮,其特征在于,蜗轮与齿轮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各钻有多个凹孔,两对应的凹孔内分别设有一根拉手杆,通过该拉手杆将蜗轮与齿轮连接为一体。
所述拉手杆为圆台形状,大端直径为10~20mm,长为40~50mm,小端直径为5~15mm,长为45~55mm。
所述蜗轮与齿轮的连接面各钻有2~4个凹孔,蜗轮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拉手杆小端直径,齿轮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拉手杆大端直径,凹孔深度均为25~3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送经均匀,布面风格好;2、纱线跳动幅度小;3、拉手杆、螺杆等机件磨损小,不易断裂;4、工人劳动强度低;5、织机的物料消耗小,生产效率高;6、减少了因送经故障造成的开剪次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拉手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拉手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轮,2、大孔,3、拉手杆,4、小孔,5、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
蜗轮5与齿轮1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各钻有2~4个凹孔,其中,齿轮1上的凹孔2,蜗轮5上的凹孔4,在两端面相对应的凹孔内分别设有一根拉手杆3,通过该拉手杆3将蜗轮5与齿轮1配合连接为一体,其中拉手杆3直径大的一端与齿轮1的凹孔2相连接,拉手杆3直径小的一端与蜗轮5的凹孔4相连接。
所述拉手杆3为圆台形状,大端直径AF和BE为10~20mm,长度AB和EF为40~50mm,小端直径CD为5~15mm,长度BC和DE为45~55mm。
所述蜗轮5与齿轮1连接面所钻的2~4个凹孔,其中蜗轮5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拉手杆3小端直径,齿轮1上的凹孔直径略大于拉手杆3大端直径,所述凹孔的深度均为25~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云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云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5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