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尾坨装置结构的新型礼花弹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5984.6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2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罗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正光 |
主分类号: | F42B4/02 | 分类号: | F42B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300 湖南省浏阳市太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尾坨 装置 结构 新型 礼花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火,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升空时球壳尾部能产生造型烟火特定效果的带尾坨装置结构的新型礼花弹。
背景技术
礼花弹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大型烟花燃放产品,因其燃放时,发射高度高,观赏范围大,场面大气,热闹非常,是焰火晚会和喜庆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常用大型烟花产品,深受人们欢迎。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礼花弹在规格大小和花色品种上开发出了不少系列新产品,但由于结构设计上的局限性,致使目前所燃放的各种礼花弹效果只是声、光、色彩变幻的重复,且造型单一,持续时间短,满足不了人们对烟花燃放不断追求的视觉观赏新需求。
目前,礼花弹的构造设计,就球壳而言没有什么变化,也不产生任何烟火效果,发射药苞装置在两根从球壳内延伸出的导火管处外部,发射时球壳尾部朝下点火燃放发射升空。本发明人为使礼花弹在燃放升空时段也能产生动感图案效果,对礼花弹的球壳装置进行了大量的研发试验和创新改进,结果发现在不改变现有球壳形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创新球壳外部的构造设计和改变发射方式,以满足礼花弹燃放市场的需要,其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结构新颖、发射升空时段能产生较长时间的光色变化动感图案效果,点火燃放安全可靠的带尾坨装置结构的新型礼花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带尾坨装置结构的新型礼花弹,包括点火快引、导火引、尾坨、中心导火管、球壳、主效果药球、开爆药、发射药苞,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点火快引一端穿过中心导火管上管口外部的导火引端部串连接,另一端与发射药苞插入连接;所述尾坨分别设置在凸出球壳外部的中心导火管下部位置套装连接,由纱线成圆锥形状围绕中心导火管端部数圈缠紧将其尾坨固定,发射药苞是对应球壳上部的中心导火管设置在球壳的下部球面粘合连接;所述内置在球壳中的主效果药球是由芯药珠和多层引药与多层效果药交错相间分层紧密粘合构成一整体球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粘合剂为防潮胶液,所述主效果药球内的芯药珠可以为洋红色或彩色,效果药可以为金椰色或为彩色。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礼花弹燃放从点火出筒开始到空中开爆炸球这一时间段内,能产生金黄色或彩色拉线效果,其拉线产生的亮光直到开球散珠燃放都不会熄灭,当拉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尾坨的彩色拉线亮光形同一个从地面拔起的粗大树干,随着球体在高空开爆后,内置在球壳中的数个主效果药球引燃后成圆弧形散开,组成一个巨大的树冠状立体图案快速罩住下面粗大的金黄色树干,并与从地面拉线上升形成的树干融为一体,由开始的金椰色逐渐变化成洋红色,恰似洋红铁树般高耸在空中立住,其场面壮观大气,飘浮时间长,立体动感强,故取名为“洋红铁树升金树干尾”造型礼花弹。
2、由于点火引线是采用与导火引端出管口部位的中心穿过串连接装置构造,当点火快引被点燃时,迅即通过导火引传火引燃尾坨,并同时传火至发射药苞引燃发射药发射球体升空,就在球体出筒升空的瞬间,已引燃的尾坨产生拉线组成树干效果,此时的导火引在传火引燃尾坨的同时也传火到传火硝,由传火硝传火引燃开爆药炸开球壳,呈现出树冠与树干连接的立体图案效果。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改变了礼花弹球壳的外部装置,由原来的发射药苞装置在中心导火管部位改为装置在中心导火管相对应的球面位置,以便于在球壳外部装配能产生效果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尾坨装置结构的新型礼花弹的剖视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尾坨装置结构的新型礼花弹的主效果药球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图2中,1-点火快引、2-导火引、3-纱线、4-尾坨、5-中心导火管、6-球壳、7-主效果药球、8-开爆药、9-发射药苞、10-芯药珠、11-引药、12-效果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正光,未经罗正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5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件固定结构
- 下一篇:自动变速箱中离合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