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感应卡片式名片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7377.3 | 申请日: | 200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90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郑经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明辉 |
地址: | 20000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感应 卡片 名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名片机,尤其涉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电子名片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名片机已问世多年,但由于电子名片机的性价比和应用技术受限制,其普及程度较低。早期的电子名片机功能不齐,显示屏面小,需要借助电脑输入信息,功耗大,更没有“发”送名片的功能。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发展,现有的电子名片机一般包括:供电及电源管理、USB接口、微处理器CPU、时钟、按键控制、信息传输模块、存储器和显示器,各个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接,供电及电源管理给各个模块提供电能;信息传输模块有红外线收发模块或无线收发模块,显示器有的为STN液晶屏,但STN液晶屏只有黑白色,分辨率低,且留出边框其实际显示尺寸变小,加上背光LED又会增大功耗。
现有采用红外线发送和接收名片的电子名片机,其传输速度慢且无图像;现有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电子名片机,其性价比没有竞争力,但价位达到了中档手机水平,几乎已被手机的功能扩展所覆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感应卡片式名片机,该电子名片机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名片机信息传递,名片信息收发方便,信息传送量大,名片机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射频感应卡片式名片机,包括供电及电源管理、USB接口、微处理器CPU、时钟万年历、按键控制、存储器和显示器,所述名片机还包括RFID感应收发模块,RFID感应收发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RFID感应收发模块包括RFID感应卡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三极管T和电阻RB组成,电阻RB一端接三极管T基极,电阻RB另一端接微处理器CPU输出端P4.3,三极管T集电极接RFID感应卡控制端。
所述存储器为铁电存储和闪存。
所述显示器为TFT彩屏,TFT彩屏带有显示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作为名片机信息传递,RFID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式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采用非接触式射频感应卡芯片,接近感应就能完成名片信息收/发,使用方便,信息传送量大;采用铁电存储器和大容量的FLASH闪存的结合,铁电能达到高速实时的读写和100亿次的反复刷新次数长寿,可靠闪存能达到成片数据的大容量存储,不怕掉电丢失数据,经济实惠;显示器采用TFT彩屏,TFT(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采用TFT彩屏使外观更美,色彩鲜艳,屏幕宽扩,显字清晰。
本实用新型射频感应卡片式名片机使用方便,性价比高,外观漂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射频感应卡片式名片机电气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射频感应卡片式名片机电路图。
图中:1供电及电源管理,2 USB接口,3微处理器CPU,4时钟万年历,5按键控制,6 RFID感应收发模块,7铁电存储和闪存,8 TFT彩屏及显示驱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射频感应卡片式名片机,包括供电及电源管理1、USB接口2、微处理器CPU 3、时钟万年历4、按键控制5、RFID感应收发模块6、铁电存储和闪存7和TFT彩屏及显示驱动8,各个模块与微处理器CPU 3相连接,供电及电源管理1给各个模块提供电能。
所述供电及电源管理1,该模块包括高性能3.7V 1Ah锂电池,以确保有足够待机时间,供各个部分电能;还包括DC/DC稳压和滤波旁路,当长时间不按键时经定时器控制关闭电源以节约用电;如需继续使用可再按键经微处理器CPU 3唤醒,如检测到低于3伏时为保护锂电池自动关断,USB接口2的5V电源可对锂电池充电,达到4.2伏充足后进入滑流维持状态。
所述USB接口2,USB接口2除能对锂电池充电外,最主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名片机经USB接口2与外部电脑联接,上传或下传名片数据,并进行登录、查询、编辑、修改、删除、转存等管理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7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