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7646.6 | 申请日: | 2009-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70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马义祥;查海珍;施飒英;赵树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 明 |
地址: | 2019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水 矿渣 立式 辊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行业的辊磨机,特别涉及一种矿渣粉磨处理的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国内外使用的矿渣立式辊磨机喷水是在立式辊磨机磨盘上方设置一套磨内喷水系统。喷水系统水源由外部引入,水通过几根喷管均匀地喷洒在物料上。喷水量由操作工根据立磨工况凭经验而定。
参看图1,现有的内喷水立式辊磨机主要由壳体3、磨辊4、磨辊座5、选粉机6、内喷水装置7、主传动装置的电机及减速机8、磨辊加压装置9、磨盘10、进料口1和成品出口2等部件组成。
这种辊磨机喷水系统的缺点是因无法观察物料状态,喷水量仅凭经验而定。另外,喷水系统喷管安装于立磨内,由于磨内粉尘大,喷管容易堵塞,喷管磨损也大,因此要经常停机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它解决了现有矿渣立式辊磨机的喷水系统无法观察物料状态、喷水量仅凭经验而定,喷管装于立磨内易堵塞、磨损大,因此需要经常停机处理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它主要包括壳体、数个磨辊、磨辊座、选粉机、主传动装置的电机及减速机、磨辊加压装置、磨盘、进料口和成品出口,磨辊和壳体安装于磨辊座上,磨辊加压装置与磨辊尾部相连接,选粉机安装于壳体上;
所述进料口处装有输送矿渣的皮带输送机,在皮带输送机的上方装有喷水装置;
所述喷水装置由进水管、喷头和电控阀门组成,喷头安装在进水管上,喷头与电控阀门通过线路连接。
所述磨辊设置三至五个。
所述磨盘安置在减速机顶上并由减速机带动旋转。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选粉机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取消了磨内喷水系统,以一套外喷水系统替代。在立磨进料口的前送料系统中设置一个喷水装置,当物料经过喷水装置时,喷水系统往物料上喷水,喷水量根据物料干湿状态可观察调节,并根据立磨工况可形成操作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能有效地控制水渣含水量;
2、稳定磨内料层厚度;
3、有效地控制磨机振动;
4、避免了由喷管堵塞、喷管磨损后进行更换的经常性停机处理,提高了机组作业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内喷水立式辊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它主要包括壳体3、数个磨辊4、磨辊座5、选粉机6、主传动装置的电机及减速机8、磨辊加压装置9、磨盘10、进料口1和成品出口2。
磨辊4和壳体3安装于磨辊座5上,磨辊加压装置9与磨辊4尾部相连接。磨辊4可以设置三至五个。选粉机6安装于壳体3上。进料口1设置在选粉机6顶部。
主传动装置的电机及减速机8安置在辊磨机的下部,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选粉机6的转子水平旋转。磨盘10安置在减速机8顶上并由减速机8带动一起旋转。
在进料口1处安装输送矿渣的皮带输送机11,在皮带输送机11的上方装有喷水装置,为专门设置的供水系统。喷水装置主要由进水管12、喷头13和电控阀门14组成,喷头13安装在进水管12上,喷头13与电控阀门14通过线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外喷水矿渣立式辊磨机工作时,主传动装置的电机驱动减速机8水平旋转,带动位于减速机8顶上的磨盘10一起旋转;安装于壳体3上的选粉机6通过减速机带动选粉机6的转子水平旋转;矿渣由皮带输送机11输送,矿渣通过进料口1进入辊磨机落到磨盘10上被碾磨;当需要喷水时,操控电控阀门14,使位于皮带输送机11上方的喷头13控制水流往矿渣上喷水,完成喷水粉磨处理工作。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7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