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塑剂定量喷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8158.7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940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宝传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7/24 | 分类号: | B05B7/24;B05B15/04;A24D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马育麟 |
地址: | 200126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塑剂 定量 喷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行业中的滤棒于加工过程中自动控制装置,特别涉及用以使滤棒成型的增塑剂的定量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烟用滤嘴棒的加工需要添加成型用增塑剂和固化剂,使丝束能结成立体网状结构,使加工出来的滤棒具有一定的硬度,以满足卷烟接装工艺要求。传统的烟草行业的滤棒于加工过程中的自动控制装置采用一个高速旋转的尼龙毛刷,使甘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已经开松的丝束上。由于技术实现过于简单,使得甘油的用量和均匀度无法得到控制,从而对滤棒的质量影响较大,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目前,国内有改进型的甘油装置,其采用雾化器将甘油雾化后附着在已经开松的丝束上,完成甘油的均匀涂抹。这种改进型装置比较设备原机的尼龙毛刷装置已经有较大提高,由于采用了甘油雾化技术,杜绝了因甘油喷洒时“雾状甘油颗粒”大小不一导致丝束条因过度溶解导致的产品“溶孔”质量问题。然而,该种改进装置对喷洒量的控制,是采用对一个由伺服系统驱动的活动门的开关门的开度进行控制来实现的。车速高时,门开得大,喷洒量较大,反之,车速低时,门开度减小,喷洒量减小。该种装置的缺点是:喷洒量虽让可以由活动门来控制,但对于喷洒总量(累积量)是不进行控制的。虽然该装置解决了溶孔问题,却没有解决喷洒量问题。雾化后的雾状甘油颗粒在活门的下方处于随机的游离状态,活门出口处雾状颗粒的密度、雾化室里的瞬时甘油总量、甘油雾附着在丝束上的附着量都是不可控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于保证增塑剂喷洒之均匀雾化的同时可有效控制增塑剂的瞬时喷洒量及喷洒总量的增塑剂定量喷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增塑剂定量喷洒装置包括储存箱、输送装置以及喷洒室,所述输送装置分别与所述储存箱和喷洒室相连,于所述储存箱和输送装置之间还连接有计量泵用以形成增补剂的输送管道,所述计量泵还连接有动力驱动组件和调节控制组件;于所述喷洒室内装设有若干喷雾阀和与之相连的分配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计量泵包括有增塑剂输送组件,该组件具有隔膜,该隔膜位于可隔离所述动力驱动组件和增塑剂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驱动组件由机械连杆机构构成,所述隔膜与所述动力驱动组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控制组件,该组件包括有位置式伺服机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以及主控制系统电机转速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于所述储存箱和输送装置之间还包括有排放阀和回流管用以形成增补剂的排放管道,于所述喷洒室和计量泵之间包括有增补剂补偿装置用以形成增补剂的补偿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雾阀设有喷嘴,该喷嘴的外部装设有机械导向装置使得所述喷嘴向外延展呈120度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的喷雾阀将一定压力的空气和增塑剂混合形成完全雾化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大小均匀,从而保证了增塑剂喷洒在开松的丝束上的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又在于,所述喷雾阀喷洒出来的混合雾化小颗粒的喷射角度为120度,使得雾化小颗粒形成定向雾团并直接被喷洒后附着到丝束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又在于,本装置使用的高精度计量泵采用闭环伺服驱动控制系统与设备主控制系统通过轴编码器进行同步联动,其可精确控制增塑剂的喷洒总量和瞬时喷洒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增塑剂定量喷洒装置的结构原理图;以及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塑剂定量喷洒装置的控制计量泵的系统图;
1储存箱 2浮子开关 3计量泵
4电磁阀 5加热器 6分配器
7喷雾阀 8开松过的丝束带 9排放阀
10回流管 11喷洒室 12增补剂补偿装置
13位置式伺服机构 14交流伺服控制系统 15主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宝传感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宝传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81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