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车提示屏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8510.7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839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鸿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G08B2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 羽 |
地址: | 31720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车 提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醒目的、有主动提示功能的汽车倒车提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为汽车“美容”、为行车服务的辅助用品也层出不穷。
停车或入库常常要使用倒车档进行倒车,若场地开阔倒车还容易些,如场地狭小,驾驶员经验又不足,倒车就会比较麻烦,因此,出现了许多为倒车服务的产品,其中,倒车提示器是使用较多的产品。目前的倒车提示器有用语音提示的,有用警示音提示的,也有通过反光镜电子提示的。它们各有特色,各有喜欢使用的人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的电子材料和印刷技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价廉、更直观的倒车提示产品,能进行光、声、数字的同时提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车提示屏,含有面板和背板,其特征是,面板上设有数字显示、背光显示、提示立柱、左右移动显示、前后移动显示、圆槽和喇叭;面板为一块透明的有机玻璃板,在板上印刷空留各结构的位置:上部中间为数字显示和背光显示的空框,以背光显示空框为中心向外辐射展示的有:两侧向外连续展示的提示立柱空框,两侧相对应的单个提示立柱之间画有荧光提示线,提示线以背光显示空框为由远向近展示,在提示线与提示线之间设有横线状分部的圆槽,在面板的下方开有喇叭设置孔;在背板的相应位置安装有各结构:在数字显示和背光显示的空框位置安装数码管和发光二极管(LED),在提示立柱的空框位置和圆槽内安装LED,在喇叭设置孔的位置安装喇叭;背板的一侧通过连接线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连接线连接左测距传感器和右测距传感器,通过电源线实现12V电源供电,背板上设有悬挂结构。
所述的数字显示和背光显示采用黄色和红色LED交错显示。
所述的提示立柱由印刷的红色荧光块与空框内嵌入的黄色LED构成,红色荧光块与LED空框从远到近的为由细小逐渐到粗大。
在横线状分部的圆槽内嵌有LED,构成前后移动显示。
将提示线位置的面板与背板之间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空腔,在一个独立的空腔内设置1~3个LED,构成前后移动显示。
近两侧圆槽内的LED作左右移动显示。
控制电路由逻辑电路构成,为控制中枢。
本实用新型倒车提示屏的使用方式为:
将倒车提示屏悬挂在车库或停车位的后面中间,将左测距传感器和右测距传感器按停车位的宽度左右设置,接通电源,传感器进入工作状态。
当有汽车倒入时,传感器将接收汽车的信息,通过数字显示、背光显示、提示立柱、左右移动显示、前后移动显示进行显示:提示立柱和前后移动显示显示汽车离端墙的距离,到哪条显示哪条,数字显示则显出该距离的数字;左右移动显示显示汽车的左右位置,方便驾驶员及时调整;当汽车进入到设定限制时,背光显示显示一大块红光作警示,喇叭同时鸣响。
汽车熄火后,倒车提示屏自动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倒车提示屏积极效果是:
(1)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更直观的倒车提示产品,能进行光、声、数字的同时提示,非常适合车技还不十分熟练的驾驶员使用。
(2)产品轻巧、美观,即有实用价值,也可作车库或停车位的装饰实用。
(3)取材容易,印刷方便,因此,产品的成本容易控制,这也为推广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倒车提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的标号分别为:
1、面板, 2、数字显示, 3、背光显示,
4、提示立柱, 5、左右移动显示, 6、前后移动显示,
7、圆槽, 8、喇叭, 9、提示线,
10、控制电路, 11、左测距传感器, 12、右测距传感器,
13、连接线, 14、电源线, 15、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倒车提示屏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倒车提示屏,面板1采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板制作,背板15可采用一般的塑料板制作,四周的边框可采用塑料、或木材、或铝合金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鸿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鸿汽车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8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