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运汽车超载监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8534.2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260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春晖;李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5/00 | 分类号: | B60P5/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运 汽车 超载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监视仪器,特别是一种能够自动监测、记录客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人员超载现象的电子监控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客运车辆经营者受利益驱动,常常发生超员载客行为,使行驶车辆稳定性和驾驶性能降低,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即为特大事故,人民生命财产受损,社会影响恶劣。根据公安部2005年度的统计数字表明,50%的交通事故和70%的重大交通事故与汽车的超限超载有关。因此,为了监督运营者的超载行为,管理部门通常实行道路沿途设卡稽查,违章扣证罚款,下客分流的强制措施;相关单位也曾研制了在客车内部设置多只摄像头进行全程摄录及相应的记录产品,但该产品造价昂贵,且后期仍需人力长时间对每台车的乘员情况逐帧进行观察,工作量巨大,即使发现违章行为也不能及时纠正,难以商业应用和普及。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号:CN2752874Y)公开了一种客车超载监控器,包括红外探测器发射、接收器及控制用监控器主机,发射器或接收器分别设置在客车车厢内的车头处和车尾处并位于过道的两端。其中,监控器主机包括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由微处理器、向微处理器输入信号的脉冲信号识别器、接受微处理器发出指令的输出放大器,接受微处理器指令的继电器,与微处理器联接的还有分别与串行转换器联通的存储器和时钟电路,串行转换器可外接读写口,而脉冲信号识别器则与红外线接收器联接。这种装置具有如下缺陷:
1、无法确切地统计上、下客车的乘客人数:由于该装置的发射器或接收器分别设置在客车车厢内的车头处和车尾处并位于过道的两端,通过接收器是否接收到发射器的信号时间来判断车辆的超载情况。
2、上述装置主要都是设置在车厢内,占用了有限的车厢空间。
3、上述装置无法避免由于其它物体占用车厢空间,而造成的超载误报警的情况。
总之,该装置安装不便,受环境影响较大,误报率高,而且关键只能起到一个笼统的估计客车超载情况的作用,无法实现精确的统计。和有效的监控。
鉴于上述原因,发明人去年申请了一种客运汽车超载监测仪的中国专利。该装置包括探测器、与探测器连接的单片机系统和与单片机系统连接的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探测器包括设置于车门三级阶梯表面下的压力传感器和依次安装于上述各级阶梯上方的若干组红外探测器。
所述的客运汽车超载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在中间阶梯平面高1.2米的高度装一组红外探测器,在该红外探测器左右两侧再安装两对红外探测器,左高0.9米,右高0.6米,左右间距0.7米;压力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都可辨向;使用的具体情况如下:
原则上要求乘客是按序依次排队上或下车,但对常见的一些情况能够正确计数;
如果压力传感有两个信号,并且三组红外探测也都各有一组输出信号,且方向一致,计数一人上车或下车;
如果压力传感只要有一个有信号反应,且三组红外探测分别也有输出信号,可视为有人跳上或跳下车,还要靠红外传感器辨向来配合判断,计数一人上车或下车;
如果超载装置运行异常,如高1.2m处的红外探测器被长时间遮挡或者压力传感器长期有压等,超载监视系统先会报警警告,如不在设定时间内改变就会被记录,视作违规;如果只有红外检测异常,此时,通过单片机系统的设置,压力传感器还可以单独监督上下乘客人员;反之,类似;如果同时不正常,视作违规。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有三次或以上报警警告也被视为违规,报警次数也会被纪录,少于三次则不记录;
如果压力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辨向发生矛盾时,视作有违规操作;
如果红外检测器到有物体经过,但压力传感器无信号输出,视作门口有人互递行李物件,检测装置不能计数;
如果有背负包裹行李者通过车门,由红外探测传感器接收的可能是两个人信号,但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是一个人,视作一人判断;
如果只有另外两组红外检测信号,而1.2m红外探测无信号输出,可视作小孩上下车,也视作行李物件被拖上或拖下车,大件行李箱不能上车,否则计数一人;
如果只有相邻两组红外探测传感器有信号输出,不论压力传感器信号有无,不计数;
如果有多人连续上或下车,可根据压力和红外传感器信号产生顺序配合检测;
如果碰到极少数背负老弱病残上车的,系统视作特殊情况,当做一人计数。
上述装置的使用效果非常好,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特别是装置中所使用的压力传感器不但安装比较复杂,而且使用中还比较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8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专用防滑垫
- 下一篇:一种自卸车前顶式油缸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