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医用血管留置针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8573.2 | 申请日: | 200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68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石学银;邹最;夏建华;王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学银;邹最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M5/32;A61L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3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医用 血管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泛用于医疗目的的血管留置针,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医用血管留置针。
背景技术
动脉和静脉留置针为医疗领域常用的器械。大手术病人和部分重症监护病人需要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等等);几乎所有手术病人均需要穿刺置管,以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进行输液。在此操作过程中,需用到血管留置针。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动脉穿刺针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静脉穿刺针穿刺动脉,其缺点在于无法判断外套管(需要留置测压)是否进入动脉。当内穿钢针已经进入血管,而外套管未进入血管时,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更为常见);另一种是专用动脉穿刺针:在静脉穿刺针的基础上,于内穿钢针内部增加一根软钢丝,当内穿钢针穿透动脉后,送入软钢丝作引导,然后置入外套管。其缺点有四个方面:1、此针较粗(因为内穿钢针里面增设了软导丝),对患者局部损伤较大,尤其是反复试探穿刺时;2、内穿钢针内有软钢丝,当内穿钢针穿透动脉时,血液回流速度很慢,判断内穿钢针尖端位置的时间延长,内穿钢针顶端容易穿透对侧血管,造成穿刺后置入外套管失败(虽然在内穿钢针表面设有多个个小缺口,此问题仍未得到良好解决);3、因需要将软钢丝置入动脉,可能造成动脉内膜损伤;4、成本大,造价高。
国内也有单位和个人对动脉穿刺针进行了研究,如申请号为01216233.7的专利,但未检索到能判断外套管是否进入血管的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医用血管留置针,可以判断外套管是否进入动、静脉,提高动穿刺后置管的成功率;降低静脉穿刺置管时内钢针穿破对壁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医用血管留置针,由内穿钢针实体、内穿钢针针头和外套软管组成,其特征为:在内穿钢针实体上设计凹槽,内穿钢针针头进入血管时斜面向下,在外套软管起点设计缺口,在内穿钢针内、外壁和外套软管内壁上增加抗凝涂层。
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在内穿钢针实体的前三分之二段,形状可以为多空型。
所述外套软管的起点位置在所述凹槽起点与针头斜面底部之间。
所述留置针在静脉注射时所述内穿钢针实体设计为完全空心,在动脉注射时内穿钢针针头的斜面部分设计成实心;或者设计成空心,在斜面底部设置封堵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凹槽可以观察到内穿钢针内部血液回流情况,判断外套软管是否进入动、静脉,大大提高了穿刺后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内穿钢针穿透对面血管的可能性,防止反复试探进针后内穿钢针被小血凝块堵住。
附图说明
图1是动脉穿刺时内穿钢针进入血管,外套软管仍在血管外的示意图
图2是动脉穿刺时内穿钢针和外套软管都在血管内的示意图
图3是动脉穿刺时内穿钢针穿出血管,而外套软管在血管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内穿钢针凹槽示意图
图6是内穿钢针凹槽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外套软管缺口的示意图
图8是在内穿钢针内、外壁和外套管内壁设置抗凝图层示意图
图9是外套软管未穿破对侧血管的示意图
图10是外套软管穿破血管的示意图
图11是凹槽顶端位置示意图
图12为穿刺针用于静脉时内穿钢针示意图
图13为穿刺针用于动脉时内穿钢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学银;邹最,未经石学银;邹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8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通道钠离子监测仪
- 下一篇:上分钩慢溶饼式爆炸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