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绞刀头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8739.0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69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林玉叶;李巍;周俊;张权;冉光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D77/00 | 分类号: | B23D7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43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绞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湖泊环保疏浚工程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环保绞刀头。
背景技术
在河道、湖泊治理工程中,环保疏浚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河道、湖泊环保疏浚广泛采用的是环保绞吸式挖泥船。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船型多,产量高;该船配备有环保绞刀头,外部加设防护罩壳,防止因绞刀扰动造成水体污染。但是由于目前环保绞吸式挖泥船绞刀头外的防护罩壳在施工时由于湖底泥面不平整,不能完全与泥面贴合,密闭不严,导致大量清水进入泥浆腔体并与疏浚出来的含水率较低的底泥混在一起搅拌,从而形成了含水率较高的疏浚泥浆,造成尾水处理量大,工期长,占地多,工程投资相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环保绞吸式挖泥船疏浚含泥量与疏浚效率的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环保绞刀头,该环保绞刀头包括刀头、设置于刀头外的防护罩壳,自防护罩壳两侧下边缘分别向远离防护罩壳的方向延伸设有钢板,钢板一边与防护罩壳连接,另一边向上弯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钢板与防护罩壳两侧焊接而成,在钢板与防护罩壳焊接的部分设有加劲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钢板在距防护罩壳的1.0m处自水平面向上向上弯起60°~70°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钢板呈自水平面向上10°~30°角焊接与防护罩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钢板沿刀头的轴线方向长2m,宽2m。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
(1)在防护罩壳两侧及前端增加了钢板后,相当于增大了防护罩壳,可以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密闭空间,在疏浚过程中,钢板紧贴泥面,有效的阻挡了部分上层湖中清水进入泥浆腔体和疏浚土混合,有效提高了泥浆含固率。
(2)由于两侧及前端增加的钢板面积较大,在疏浚施工时,当绞刀开始工作时,泥浆腔体巨大的吸力使得钢板下面产生一定的负压,负压使得钢板下面的流泥向刀头方向运动,进而被吸入泥浆腔体内,进入排泥管中,这样在同等条件下,吸入的底泥增加,水量减少,同样使得含固率进一步提高。
(3)环保绞吸式挖泥船在绞吸作业时,尽管有防护罩壳防止污染泥微粒向罩外水体周围扩散,但是由于湖底并不平整,防护罩壳不能完全与泥面贴合,另外考虑到施工操作人员对刀头的误操作等因素,必定会有一定量的污染泥微粒向外扩散,造成局部水体清度污染。而相应增加了钢板后,相当于扩大了保护范围,使得扩散出防护罩壳的污染泥微粒仍然在钢板的压制下继续沉淀下来,进一步减小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水体造成的二次污染的影响。
(4)由于两侧防护罩壳对水流的导向作用可以降低刀头对施工水深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绞刀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环保绞刀头,用于环保绞吸式挖泥船中,如图1所示,在刀头1的防护罩壳2两侧各焊接一块9mm厚钢板4,钢板4一边与防护罩壳2连接(或者焊接),另一边在距防护罩壳2的1.0m处向上弯起与水平面成60°~70°角,钢板4与自水平面向上10°~30°角焊接与防护罩壳2上。钢板4沿刀头1轴线方向长约2m,宽约2m(含上弯段)。在钢板4与防护罩壳2连接的一边下边缘设加劲肋3用于稳定钢板4。加强肋3焊接于钢板4与防护罩壳2连接处。
同样在刀头1前端的防护罩壳2下边缘加劲肋3处焊接一块9mm厚钢板4,焊接方式及角度两侧相同,钢板4沿刀头1轴线方向长约2m(含上弯段),与刀头1的轴线垂直方向长约1.0m。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
(1)在防护罩壳两侧及前端增加了钢板后,相当于增大了防护罩壳,可以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密闭空间,在疏浚过程中,钢板紧贴泥面,有效的阻挡了部分上层湖中清水进入泥浆腔体和疏浚土混合,有效提高了泥浆含固率。
(2)由于两侧及前端增加的钢板面积较大,在疏浚施工时,当绞刀开始工作时,泥浆腔体巨大的吸力使得钢板下面产生一定的负压,负压使得钢板下面的流泥向刀头方向运动,进而被吸入泥浆腔体内,进入排泥管中,这样在同等条件下,吸入的底泥增加,水量减少,同样使得含固率进一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8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皮带机托辊更换器
- 下一篇:一种中间包快换水口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