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全自动收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68930.5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8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之岭;周鹏;曹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茗德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8/08 | 分类号: | B65H18/08;B65H23/04;B65H23/00;B65H26/06;B65B61/00;B65B6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全自动 收卷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材料的收卷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速食面碗面、杯面生产线中油包、粉包、菜包等调料包的收卷都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的,但是手工收卷的缺点是速度慢、质量不稳定、计数不准确、容易疲劳,对身体机能有伤害。其他食品、日用品、医药行业也有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全自动收卷机,所述的这种智能型全自动收卷机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工收卷油包、粉包、菜包等包装材料而导致速度慢、质量不稳定、计数不准确、容易疲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全自动收卷机,包括一个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一个卷绕装置,所述的卷绕装置由一个测料轮、一个张力轮、至少一个导向轮、一个布匝轮和一个料卷轴构成,所述的测料轮和所述的张力轮连接,所述的张力轮和所述的导向轮连接,所述的导向轮和所述的布匝轮连接,所述的布匝轮和所述的料卷轴连接,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一个电机,所述的电机的传动轴和所述的料卷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量轮和所述的张力轮之间设置有一个计数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计数装置中设置有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轮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带刹车的脚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还连接有一个调节电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接通电源后,从前道包装机上成型出来的料袋,穿入测料轮,进入计数装置,计数装置原理是通过厚薄传感器检测,通过计数器设定所需缠绕的料袋包数,然后把料袋穿入张力轮,接着把料袋穿过两个导向轮(此两导向轮作用是为了增加行程作用),接着把料袋穿入布匝轮,最后进入料卷轴。收卷速度的快慢,通过调节电位器来实现。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计数装置、传感器、调节电位器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案,有关上述公知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已经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其效果是明显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由人工操作收卷速度慢、质量不稳定、计数不准确、容易疲劳,对身体机能有伤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自动收卷,能高速运行、质量稳定可靠、匝距均匀、严密、计数准确,而且连续工作不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全自动收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型全自动收卷机的一个侧面结构示意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全自动收卷机,包括一个机架1,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一个卷绕装置,所述的卷绕装置由一个测料轮3、一个张力轮2、一个第一导向轮4和一个第二导向轮8、一个布匝轮5和一个料卷轴6构成,所述的一个测料轮3和所述的张力轮2连接,所述的张力轮2和所述的第一导向轮4连接,所述的第一导向轮4和所述的第二导向轮8连接,所述的第二导向轮8和所述的布匝轮5连接,所述的布匝轮5和所述的料卷轴6连接,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一个电机(图中未示),所述的电机的传动轴和所述的料卷轴6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量轮3和所述的张力轮2之间设置有一个计数装置7。
进一步的,所述的计数装置7中设置有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带刹车的脚轮(图中未示)。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还连接有一个调节电位器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接通电源后,从前道包装机上成型出来的料袋,穿入测料轮3,进入计数装置7,计数装置原理是通过厚薄传感器检测,通过计数器设定所需缠绕的料袋包数,接着,把料袋穿入张力轮2,然后把料袋穿过两个导向轮4、8(此两导向轮4、8作用是为了增加行程作用),接着进一步把料袋穿入布匝轮5,最后进入料卷5轴。收卷速度的快慢,通过调节电位器9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茗德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茗德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8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