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9383.2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95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潘忠林;刘洪发;周陶宏;周顺福;张弛;任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世林电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00 | 分类号: | H02B1/00;H02B1/20;H02B1/04;H01H33/02;H01H33/08;H02B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12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 低压 分段 负荷 转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系统380V架空线路分段负荷转移装置,尤其涉及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现有的380V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是传统的低压分段跨接线装置。这种装置已相沿使用了几十年,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的缺陷:
(1)存在隐性的先天性缺陷。在受到风力后摆动幅度大,极易造成熔丝拆断而非熔断(由断口可判断),质量和合理性的不足加速了装置的老化程度;
(2)经不起大电流的冲击,二、三次冲击后,接触面会发生烧毛或烧坏情况,由于接触电阻增大、发热,反复多次操作后容易产生故障造成停电;
(3)绝缘化程度低,裸露部位大,由于现有的跨接线装置操作频繁,不但容易造成杆上带电作业人员误碰,还容易造成低压跨接线装置因操作不当而受损;
(4)长期的日晒雨淋,易受气候、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
(5)操作安全性较低,进行跨接线负荷转移作业时,操作人员要向外扑出,操作步骤多,易发生事故;同时,负荷转移带电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操作规程中负荷电流不得大于50A的规定相抵触,徒手操作势必造成违章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该装置包括操作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箱体顶部设有六个引线桩头,所述的操作箱体内部设有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所述的六个引线桩头分为两组,每组三相,分别接在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两端。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由闸刀定位支撑架固定在操作箱体内。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设有控制其分合的操作手柄,该操作手柄设在操作箱体外部。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的中部均设有栅式熔丝。
所述的两组引线桩头中,一组与平移式负荷闸刀的一端设置铜排连接,另一组与平移式负荷闸刀的另一端设置绝缘导线连接。
所述的铜排外部包裹有热缩绝缘层。
所述的绝缘导线是240mm2绝缘导线。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两端均设有消弧片,该消弧片每相每端设有五片。
所述的操作箱体设有接地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跨接线装置单相操作电流过大,接触点烧毛引发的接触电阻增大、发热的情况,绝缘层老化、烧坏情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缩短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的操作箱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电力系统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该装置包括操作箱体1,所述的操作箱体顶部设有六个引线桩头2,所述的操作箱体1内部设有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3,所述的六个引线桩头2分为两组,每组三相,分别接在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3两端。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3由闸刀定位支撑架4固定在操作箱体内。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3设有控制其开关的操作手柄9,该操作手柄9设在操作箱体1外部,通过导轨8实现打开及闭合平移式负荷闸刀3。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3的中部均设有栅式熔丝7。
所述的两组引线桩头6中,一组与平移式负荷闸刀3的一端设置铜排5连接,另一组与平移式负荷闸刀3的另一端设置绝缘导线6连接。
所述的铜排5外部包裹有热缩绝缘层。
所述的绝缘导线6是240mm2绝缘导线。
所述的三相平移式负荷闸刀3两端均设有消弧片,该消弧片每相每端设有五片。
所述的操作箱体1设有接地线。
为了克服现有的低压分段跨接线装置在380V电力架空线负荷转移时的多项缺陷,本实用新型研制一种新型低压分段负荷转移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实现380V架空线路负荷转移功能,而且改善了接触点易烧毛、烧坏的情况,提高了负荷转移装置对抗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对操作人员来讲更加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经小规模应用后发现完全符合生产和实际需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世林电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世林电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9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绝缘台式变电站
- 下一篇:一种左右吸风吸烟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