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69668.6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8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鸥;钱勇杰;沈一鸣;徐鹤;李诚发;杨立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5/20 | 分类号: | H01H85/20;H01H8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美英 |
地址: | 20007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熔断器 接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熔断器的一般电接触连接插拔装置,弹性元件不是处于轴类上,而是采用弹性插座的结构,轴接触元件形状为不发生形变的刀形或圆形,插入形式大多为横向插入,不适用于不可形变的圆孔类电接触插拔,特别是轴向电接触插拔装置。在不可形变的圆孔类电接触元件状态下,运用电接触可靠弹性连接的插拔操作一直是业内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它解决了在不可形变的圆孔类电接触元件状态下,运用电接触可靠弹性连接的轴向插拔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所述熔断器包括圆筒形底座、载熔件及熔断件,所述底座包括外壳和间隔固定在外壳内腔壁上的两个导电环,所述载熔件包括手柄及两个分别与熔断件两头连接并且一个连接在手柄上的接触柱,所述电接触插拔装置固定在所述接触柱上并与两导电环的内腔壁接触,所述电接触插拔装置包括一导电弹簧及一支撑环,
所述支撑环的外周面上设有一环槽,它的内孔套装在接触柱上;
所述导电弹簧由一圆柱弹簧构成封闭环形,它嵌置在支撑环的环槽中,其突出环槽的外表面与所述导电环的内腔壁可轴向移动地紧密接触。
上述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其中,所述环槽的形状为半圆弧形、U形或V形。
上述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环是由两块结构相同并且相对设置的导电板通过若干铆钉连接后构成的。
上述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其中,所述支撑环的材料为高弹性导电铜。
上述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其中,所述构成导电弹簧的圆柱弹簧具有可以自相旋合的两端头。
上述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其中,所述导电弹簧的材料为弹性导电铜线。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在不可形变的圆孔类电接触元件状态下,运用电接触可靠弹性连接的插拔操作。该装置具有插拔安装、操作方便、电接触性能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中导电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中导电弹簧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通常的熔断器包括圆筒形底座、载熔件及熔断件(图中未示),其中,底座包括外壳11和间隔固定在外壳内腔壁上的两个导电环12;载熔件包括手柄21及两个分别与熔断件两头连接并且一个连接在手柄21上的接触柱22。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固定在接触柱22上并与两导电环12的内腔壁接触。该电接触插拔装置包括一导电弹簧31及一支撑环32,其中,
请参见图2和图3,导电弹簧31由弹性导电铜线制成,它由一圆柱弹簧构成封闭环形,该圆柱弹簧具有可以自相旋合的两端头;
再请参见图1,支撑环32由高弹性导电铜制成,具有对环形导电弹簧31弹性支撑、定位的功能,它的外周面上设有一环槽320,该环槽320的形状为半圆弧形、U形或V形;它的内孔套装在接触柱22上;
导电弹簧31嵌置在支撑环32的环槽320中,其突出环槽320的外表面与导电环12的内腔壁可轴向移动地紧密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环32是由两块结构相同并且相对设置的导电板321通过若干铆钉322连接后构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断器的电接触插拔装置固定在熔断器的接触柱22上,而接触柱22又连接在手柄21上,当需更换连接在接触柱22上的熔断件时,电接触插拔装置随着手柄21的轴向拔出底座,靠导电弹簧31的压缩轴向离开导电环12和底座,因此实现了在不可形变的圆孔类电接触元件状态下,运用电接触可靠弹性连接的插拔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69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石渣浆液预处理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 下一篇:扭腰健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