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收容盘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1016.6 | 申请日: | 200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五龙;井文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阳光达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G02B6/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70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收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通信设备附件,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在光纤配线箱内的光纤收容盘。
背景技术
光纤光缆传输在邮电通信、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应用广泛。在用户终端以及中心站的机房内都需要在光缆之间、光缆与设备之间进行配线和熔接,这一工作较早是采用两个单独的接线卡盒和配接箱分别完成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其配接箱通常采用抽屉式结构,多余的尾纤置于抽屉中,维护时要将抽屉拉进拉出,还易使光纤受折,影响光信号的传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将光缆终端的熔接和配线集中在一个箱体内实现的光纤配线箱,它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多个光纤收容盘和固定于箱体后板内侧的熔接单元,多个光纤收容盘分两组层叠设置在箱体内的两侧,每组光纤收容盘分别穿套在同一枢轴上,每个光纤收容盘均可单独绕枢轴旋转出箱体。由于采用了可旋转出箱体的多层光纤收容盘,测试、维护方便,可避免光纤折损。
现有技术的光纤收容盘如图1所示,它包括收容盘本体11,在收容盘本体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12,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13,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14,在出线槽14的槽口安装有可拆卸的法兰固定片15,在法兰固定片15上设有尾纤出口孔151,在与出线槽14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设有一轴孔16。光纤收容盘通过其轴孔16穿套在光纤配线箱的枢轴上,尾纤呈8字形缠绕在两尾纤缠绕盘上,并从尾纤出口孔151接出光纤收容盘外。现有技术的这种光纤收容盘作为光纤配线箱的重要附件虽然具有如上所述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缺点,其一是光纤收容盘自身刚度不够,容易裂碎,其二是其尾纤接出光纤收容盘是通过安装在出线槽槽口的法兰固定片上实现的,多个光纤适配器位于同一平面,对多根光纤的连接产生不便,且固定光纤适配器的螺栓安装原始落后费时费工,不同类型的光纤适配器必须配置相应的法兰固定板;其三是光纤收容盘的上下两接触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当多个光纤收容盘层叠安装在光纤配线箱内的枢轴上时,相互之间的接触面太大,因而产生的摩擦力也大,操作不便,为避免这一现象,可在光纤收容盘的轴孔上加垫片或直接将轴孔的一端延设出一凸台,以使光纤收容盘之间形成间隙,但由于轴孔是处在光纤收容盘的一角,偏离重心太远,这样做势必造成光纤收容盘倾斜下垂,进而造成轴孔与枢轴不同心,同样造成摩擦力增大及轴孔和枢轴的磨损,盘片相互挤压,使最下面的盘片无法转出,在维护时强力转出盘片易使盘片损坏。
鉴于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光纤收容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纤收容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与出线槽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设有一轴孔,在所述出线槽底部增加四条突出的加强筋,所述的出线槽的槽口由内至外顺序设有多个供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口,多个插口呈阶梯式收缩分布;所述的收容盘本体的盘壁在与轴孔相对的位置处向上延设有一凸起。
优选的,所述的轴孔由光纤收容盘本体上的孔内嵌入一金属套管构成。
优选的,所述的凸起呈弧形。
优选的,所述的插口为3个。
还包括与所述的插口适配的插板,该插板用于在没有光纤引出时封闭该插口。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光纤适配器为通用的FC型或SC型适配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阳光达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阳光达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10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百万像素广角镜头
- 下一篇:高压输变线路负冰量超限检测装置